楊廷鑒慢慢騰騰地吃完飯,穿著一身士子長衫,然後由乘著四輪馬車直奔貢院,等楊廷鑒到達貢院外的廣場時,廣場內還起碼有三千多人沒有入場。
這搜檢很慢,都是一個一人地搜檢,隻要被發現夾帶,就立即枷號示眾,同時要被革除功名,所以那些參考的舉子,沒有絕對過硬的關係,是絕對不敢搞夾帶這種低級的作弊方式,因為代價太大了,一旦被抓住,前途盡毀不說,那名譽也掃地了,這輩子也別想在士林立足。
哪種一到科舉考試就抓到幾個士子夾帶的情況是很少出現的,比如這次會試,搜檢如此嚴格,都沒有發現一個士子夾帶,夾帶這種作弊方式,實在太低端了。
有關係的人作弊,都是出大量的銀子買通考官,然後在文章之中約定關節,然後由考官來錄取。
比如清光緒十八年(1892年)會試,狀元出身的翁同龢出任主考,參加會試的有他特欣賞的江蘇小老鄉張謇(近代著名教育家、實業家)。張謇考運一直不好,雖然鄉試得了解元,但會試考了兩次,竟都沒中。第三次會試前,張謇與好友劉可毅一起去拜訪翁老師。翁老師見麵寒暄後,反複叮囑張謇說:“今日時勢,宜統籌全局。”憨直的張謇以為翁老師愛主持《今日國際》,沒想到他是在抖“關節”,一旁不動聲色的劉可毅卻默記在心。
第一場考試,小劉在八股“開篇破題”時。一下先將“統籌全局”四字嵌入,翁老師一看卷子,以為必是張謇的。二話不說,直接批:“為國家得人慶。”並將此定為本場第一。等到拆封才發現是劉可毅的,翁同龢十分沮喪,後打聽到小劉也算江南名士,才自我安慰:“差強人意。”
第二場考試,翁老師發現一份卷子中有“策馬三韓,雪花如掌”的句子。認定此卷必是張謇的,因為張謇曾隨清軍去過朝鮮,趕忙錄取。待拆封一看。還是劉可毅的。小劉就這樣中了進士,張謇再次落榜。真是“不怪小張不努力,全怪小劉太聰明”!不過張謇還是好樣的,兩年後回爐。竟得了個狀元!
列位看官也許會注意到一個細節。古代作弊很少有伸脖子偷看的。原因很簡單,因為古代除了童生試考秀才、考明經才多出一些死記硬背的題目外,高級的進士考試都考文采策論。眾所周知,考作文是沒法偷看的,所以這就是為什麽“古代大學生”的漢語底子好的緣故。
楊廷鑒不屑於去作弊,因為融合的這具身體那是有真才實學的,那詩詞歌賦都是順手拈來,八股文更是不在話下。此時在楊廷鑒通guò一個多月的溫習,已經把這具身體的所有知識融會貫通了。
“冰如……冰如……”
把頭伸出車窗的楊廷鑒看見了張溥和吳偉業兩個人。這兩人都是神情萎靡,看樣子他們已經在廣場上站了很久,這次參加會試的人很多,據說有七八千人。
“溥兄,偉業兄,快到車上來坐坐……”
就在這時候,刁不二從人群之中擠了出來:
“少爺,少爺你可是來了,小的門已經在前麵把位置站好了,隻要老爺去了,就可以立即入場。”
這刁不二的腰間還是和以往一樣,別著一把大號的剔骨刀,這小子的“剔骨刀法”極為了得,刁不二也是金鑲玉最為信任的手下之一。
“小刁,你讓他們繼續等著,少爺我現在和朋友嘮嘮嗑兒。”
“好呢!”
刁不二說完又擠如人群之中消失不見了,這小子像一條泥鰍一樣,也許是讀書人看見他腰間的大號剔骨刀,忍不住敬而遠之吧!
張溥和吳偉業兩人連忙讓自己書童看住自己的考箱,然後也慢慢擠出人群,楊廷鑒連忙從四輪馬車上下來,把自己的這兩個兄弟請進四輪馬車。
“冰如,你這次可是名滿京師了,一出手就把入寇的八千蒙古韃子給殲滅了,還順手把山西八大漢奸給剿滅了,冰如是怎麽做到的,給為兄說說。”
“是啊!咱們複社的士子無不以冰如為我輩楷模,冰如文采冠絕天下,武功也是天下無敵,就連行軍打仗,也是無人能及,複社有冰如來領導,必定能做一番為國為民的大事。”
張溥和吳偉業都比楊廷鑒大,現在楊廷鑒雖然是複社的第一領袖人物,但是這兩人還是稱呼楊廷鑒為老弟。
楊廷鑒一天到晚都在忙碌,想不到自己現在已經名滿京師了,名譽這東西,在此時還是非常重要的,名聲越響,那意味在士林的號召力越大。
“既然香味兄長想聽,那咱們就找一個酒樓一邊吃酒一邊聊。”
“這馬上就要入場會試了,咱們還要去吃酒啊!”
楊廷鑒想想也是,如果大家一時興起,都喝得爛醉如泥,那還怎麽參加會試啊!一旦錯過可要等三年的。
“那行,咱們不吃酒,我這就派人去買些飯菜來,咱們就在這四輪馬車內打個尖好了。”
張溥和吳偉業天不亮就起來排隊了,腹中早就空空如也了,現在吃點飯菜也好。再說這四輪馬車內部的空間很大,三個人擺上一個小茶幾吃飯完全沒有問題。
“那就恭敬不如從命了。”
這貢院廣場的飯館很多,幫楊廷鑒趕車的小廝很快就讓一個飯館送來幾個精致的小菜和一些點心。
然後就是楊廷鑒口若懸河地給張溥和吳偉業兩人講述自己是如何大戰虎峪口,如何逼迫泰鬆公主歸順,如何用雷霆手段誅殺漢奸。這說道精彩處,張溥和吳偉業兩人都忍不住為楊廷鑒鼓掌。
他們可是發自內心的為楊廷鑒鼓掌,每一個男人都有一個英雄夢,可張溥和吳偉業手無縛雞之力,也隻能為楊廷鑒喝彩,但是楊廷鑒卻需要他們這樣的人才,特別是需要這兩人支持楊廷鑒“官紳一體納糧法”。
東林和複社都是一脈相承的,他們都是江南士紳的代表,要想“官紳一體納糧法”執行,東林黨和複社的支持絕對不能少,這些士紳能定不願意交稅,但楊廷鑒有自己的方法。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