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一之小作家

康帕烏斯

第153章 第二屆橡樹社員大會

書名:九一之小作家 作者:康帕烏斯 字數:3882

楊子建聽出來了,賴校長基本是按他提供的意見進行處理的,但該溫情的時候,旭日和風溫情脈脈,該嚴厲的時候,如雷霆萬均狂風暴雨,讓學生不寒而栗。

不愧是校長大大啊,把白臉和黑臉、棗子與大棒合而為一。

九十年初,改革開放十幾年,所有人都對未來充滿了美好的憧憬,這是一個理想主義盛行的時代,大多數老師高度責任心,對學生無私關懷,他們幾乎凝集社會全部的道德期盼,把自己化身為一個個“傳道授業”道德楷模,不僅傳授知識,還以身作責,擔負起學生三觀的塑造。當然,由於能力問題,他們可能在教學水平上有高有低。

兔死狐悲,物傷其類,學生如果一再以排名落後就要聯名更換老師的話,學生對老師少了尊敬,教師對學生少了責任,師生關係冷漠,學風、教風、校風都會陷入低穀,吃虧的還是全體學生和學校名譽,反正老師脫掉道德外衣,從本質上就是一份職業,他們的工資不比普通國企工人高,甚至更低。

因此,學生聯合趕老師這種事,就像惡性腫瘤,治療宜早不宜晚,必須雷厲風行地完成切割,否則擴散到全校不好收拾。前世這起風波就折騰了大半個學期,倒黴了好幾位老師,很多都是無妄之災,因為換了老師後,這些班級的平均成績也沒見提升,有的因為折騰反而退步了,最後學生們是自然消停的,但這幾屆的師生關係也降到了冰點。

從某種意義上,楊子建通過藍鴻給校長出主意,犧牲了高三4班的全體班幹部,卻挽救了一中整體正常的師生關係,有利於提升全校的整體成績和保持純正融洽的校風。

操場上,秋風瑟瑟,寒風刺骨,全校學生聽了校長的通知,噤若寒蟬。

高三學生並沒有太多異動,6班學生在膽戰心驚之餘,覺得心願得逞,當然舉雙手雙腳讚美校長的英明偉大,而4班的學生則覺得他們班幹部沒做好工作,“申請書”沒寫好,校長、教務處的解說工作沒做到位,確實要換一批班幹部,再給校長做工作。

一個月後,教務處找了一個合情合理的理由,把4班的物理老師調到初中部暫避風頭——這是後話了。

這時,門衛秦師傅進門,笑嘻嘻地給他送來的一大堆的信件。

“謝謝秦師傅!”楊子建打聲招呼。

翻看信件,很大一堆是讀者來信,現在已經開始出現校外女生求愛告白的信件,還夾著漂亮的照片,都是樣貌不錯的,否則也不會有自信把玉照寄來,對於這種信,楊子建都是要回的,表達他要以學業為主,鼓勵對方努力學習,爭取考上同一所大學雲雲。

然後就是發表的作品,第一封是《南劍僑報》的新專欄“南劍鄉情”發表的《元宵節迎神廟會》文章,寫的是南塘元宵節舉行媽祖和臨水夫人的迎神遊街的場景,反正是寫給海外華人看的,勾起他們的宗教情懷和思鄉之情,然後到南塘來旅遊。

第二封是《南劍日報》專欄“話說南劍”刊登的《登北幟山懷古》,用優美地語句,描寫出了山熾峰的風光,但有三分之一篇幅是寫楊氏家祠,以及緬懷閩學始祖楊時,也算是為自家打個小廣告。

他這段時間主要精力專注於三重門和省級、國級報刊雜誌,市內的作品主要投在日報、僑報、青年報三個專欄上,除非編輯寫信約稿,其他小報他已經不再去投稿了,因此發表量明顯少了許多。

還有兩封樣報是來自榕城的學生周報,一封是《語文周刊》刊登了《我的驕傲,我的一中》一文,《少年周報》發表了《銀杏樹、銅鍾與手風琴》作文,這是林可純老師推薦的,下麵還寫著“指導老師林可純”的大名,以及楊子建南劍一中的作者地址和班級。

可惜,萌芽、中國校園文學、少年文學等國家級的學生期刊都是月刊,他9月份投去稿件,10月份審稿,要到11月份才會刊登出來,這就是雜誌麻煩、拖遝的地方,而報紙就方便,甚至當天拿稿當天排版第二天就發表出來都是非常正常的事情。

第三節語文課後,林老師特意過來詢問了一下楊子建的病情,知道他在快速複原中,就放下心來了,並囑咐他,中午教研室會議室召開的“橡樹文學社大會”別遲到了。

看來,林老師對這次大會也非常重視。想想也對,文學社擴招是林老師親自提出來的,以前他讓文學社的學生自己玩,但現在他要親自參與了,有了他自己的目標和願景在裏麵。

特別是楊子建寫出三重門後,裏麵涉及對應試教育的影射,林可純老師為了不輸給虛構的野教師“馬德保”,為了讓他的“教育家”名副其實,他也是拚了老命,要把《橡樹》社刊辦成全南劍市最有名氣、影響最大的社刊出來。

第四節下課放學後,楊子建就和藍鴻、藍雪回宿舍吃飯,現在是三人集資合夥,直接在校外阿蓉小炒店訂餐,有肉有青菜有排骨湯,非常營養。

藍鴻對楊子建已經刮目相看,特別是楊子建幫學校處理了“更換老師”風波後,想把楊子建推薦到學生會宣傳部擔任幹事,但楊子建拒絕了,學生會是一個複雜的小官場,大官小官多不勝數,他哪有時間去應付?而在橡樹文學社他可以當一個隱形人,上有林老師和汪灩扛著,下有張怡敏和林逸做著,他隻要動動嘴就行了。

快到中午十二點半,楊子建終於可以把楚女送的行頭換上,西裝革履,一身筆挺,人人側目地來到教研室會議廳,這裏也是當初楊子建被十幾個語文老師考核,逼得寫出《荷塘月色》的地方。

會議廳內坐了53個社員,高一2班就占了一半,共26人,高一年段總共41人,主要是林可純的學生和崔攸的學生。剩下12人裏,高二的3人、初三的3人、初二的6人,連初二3班的林蓉也被她爸爸拉進文學社。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