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然,一陣淡淡的香味襲來,沁入心脾。
楊子建下意識抬頭一看,隻見一個麵容嬌媚、身材高挑的馬尾少女站在身邊,一雙黑白分明的鳳目眨也不眨,盯著那頁格子簿上的詩歌看。
她便是高一(2)班四大班花之首、宣傳委員汪灩,想著她在數年後會穿上警服,戴上警徽,當上警官,展現英姿颯爽的警花風采,楊子建一時呆愣了。
汪灩歪著螓首,從上下到,掃視著那首《雪國》一遍,深吸一口氣,不禁輕聲吟道:
“我知道
所有的臆想
隻為了那裏還有一片
最後的葉子
在為幸福歌唱。
楊子建同學,你這首詩寫得馬馬虎虎,還算過得去吧,我要評分的話,給你七十分,你要繼續努力哦!還有,我建議你寫詩歌要積極向上一點,像這種悲觀消極的內容,不適合我們中學生,不適合學生期刊,不適合文學社。我比較喜歡汪國真的《熱愛生命》――
我不去想是否能夠成功
既然選擇了遠方
便隻顧風雨兼程
我不去想能否贏得愛情
既然鍾情於玫瑰
就勇敢地吐露真誠
我不去想身後會不會襲來寒風冷雨
既然目標是地平線
留給世界的隻能是背影
我不去想未來是平坦還是泥濘
隻要熱愛生命
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楊子建同學,我建議你多讀一下汪國真的詩歌。當然啦,你的詩歌還是有一定造詣的,上周的作文測試,你還得了第五名,這說明你的文筆不錯,為什麽不加入班上的‘橡樹文學社’。我打算辦社刊,一個月辦一期,目標是打造全年段第一的文學社刊。來吧,楊同學,不要浪費青春,生命隻有一次,跟著我們一起努力吧……”
楊子建一句話都沒說,任由汪灩自來熟的越說越多,越說越溜――演講說教是會過癮的,很多領導就是這樣,當他們演講了一千字後,會自我感覺良好地再講五千字。
這位班花社長用煽情的語調,連詩帶口號,非常狗血地講出一堆“友情、努力、勝利”的演說,汪灩從小學到現在一直擔任宣傳委員,加上家庭環境影響,各種鼓動人心的段子那是張口即來,激情澎湃,堪比後世的保險推銷員――讓人厭煩。
不過想想她今年才十五周歲,對理想、愛情、生命的脆弱與殘酷根本還不了解,楊子建就原諒她了,伸出手打斷道:“行了,把申請表給我吧。”
正在這時,上課鈴聲響了。
教物理的薑老師大步走進教室。
汪灩湊到楊子建的耳朵邊低聲道:“入社申請表我下課後就給你,你別跑了啊!”
說完,她掉頭飛奔到後麵的座位,有如一隻矯捷的雌豹。
汪灩身高一米七,雖然穿著寬鬆的校服,但在跑步中仍勾勒出修長結實的大腿,圓潤翹挺的臀部,飽滿的胸脯,由於是警官的女兒,她長年跟隨父母一起晨跑,使她光滑的皮膚泛著一層小麥光澤,洋溢著健康之美。
和她一比較,楊子建就顯得弱不禁風,清秀得像個小弟弟,還矮她小半個頭。
薑老師五十多歲禿頂,棗形臉上泛著油光,由於快到退休年齡,總是微笑著,非常隨和,不會搞突然襲擊隨意點名回答問題,更不會扔粉筆罵人罰站。
因此,楊子建把物理課本翻開豎在前麵,充當擋箭牌,然後繼續埋頭寫稿子。
時間緊迫,今天是周一,必須今天寫完十件以上稿作,最遲今晚投寄郵箱,明天就能送抵本市各個報刊的編輯室,後天編輯就會選稿,為周末的副刊版麵編排――南劍日報因為講究時效性,當天的新聞當天排版淩晨印刷,第二天就郵寄,這使得副刊也沾了光,不會被拖拉。
他想了一下,寫了一篇一千五百字的文化散文《南塘風雨橋》:“對於山水,沒有流水的山總是缺小一點靈氣,隻有山的剛強和水的陰柔互相結合,才會相得益彰;而山水與人文景觀的完美結合,莫過於有一座古雅精致的廊橋架於水上山間……”
這是描寫楊子建家鄉南墉鎮的一座古橋的散文,帶著一些文化追思和滿滿的思鄉之情。
當九六年餘秋雨《文化苦旅》大火後,楊子建曾學習模仿過,通過山水寫人文,借著古跡說曆史,挖掘出了南劍市大量曆史文化、風土人情、名勝古跡,在《南劍日報》簫鼓編輯的“丹霞”版、《南劍青年報》、《南劍僑報》副刊他都開設了“話說南劍”的專欄,不少作品還被省級報刊轉載。到了新世紀,他通過這個專欄,被南劍文聯給“招安”。
但人的記憶是模糊的,自己寫過的,並不等於能完整背熟,當他重寫一遍的時候,已經是二次創作了,還帶著高中生的一點“幼稚”,不認真看的話體驗不出來。
時間過得飛快。
耳邊傳來薑老師洪亮的聲音:“我再重複一遍,由於加速度a在數值上等於單位時間內速度的變化量,所以at就是整個運動過程中速度的變化量……好了,這節課就上到這。”
“起立。”班長喊道。
全班站了起來。
叮鈴鈴――
楊子建在下課鈴聲中看著薑老師背影消失在門口,感歎不愧得物理老師,下課時間算得準準的。
坐下來,當他翻開本子要寫第二篇《千年東塔》時,汪灩拿著一張油印的《橡樹文學社入社申請表》放在桌上。
汪灩看了看楊子建寫滿字的作文簿,叉著小蠻腰,表情非常認真地勸道:“楊子建同學,文學隻是興趣愛好,學生還是以學業為主,上課時最好認真聽講,否則是對老師不尊重,對養育自己的父母不尊重……”
這小妞還沒當老大呢,就擺出了老大的架子。不過,初中生班幹部的架式還真可愛!
楊子建微笑地揮揮手道:“謝謝,知道了。”
七下五除二,他把表格填完,交給汪灩,看著她滿意離開,繼續埋頭撰寫《千年東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