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麽、你說的這是真的麽?”
關山嶽聽了,十分驚訝地問道,
“難道說、祝兄他也遇害了?”
“是啊,祝五俠也因為那次的事件受到了牽連,也經曆了許多的苦,”
元虛子輕輕點了點頭,因為不想在無意之中透露出祝平樂的事,便及時地又將話頭兒轉了回來、繼續道,
“但晚輩知道、如果隻為了奪取玄鐵令、水平湖大可不必做到如此地步,而且那曲掌門雖然仁慈,可也絕不會容忍其這樣的倒得逆施,更何況,既然華山派已經得到了那玄鐵令,這麽多年來除了召集過一次武林大會後、再無其它動作。他們在不惜傷了其他門派弟子、又傷了自己的門派弟子後,總不會隻想著將那玄鐵令給收藏起來吧。”
“掌教說的倒是很有道理,”
東方欲曉邊聽著、邊思索著,見對方說到這裏、便微微點了點頭道,
“那麽依你看、這又是為何呢?”
“據晚輩看,那水平湖一定是有別的原因、或是陰謀。”
元虛子回答道。
東方欲曉想了想問,
“嗯、好,如果真是如此,掌教你覺得如何處理才好呢?”
“依我看,不如我們讓那水平湖自食其果,”
元虛子道,
“我們先以為給關兄討個公道之名,用東方掌門您的名義、召集中原武林各門派一同聲討我真教,華山派必定會出席,而水平湖做為主謀也不會錯過看好戲的機會。到那時、我們再當著天下江湖諸位豪傑的麵、當場揭露他的嘴臉,讓所有人都明白圍繞著‘玄鐵令’所發生的這些事情,讓其自毀於武林之中。”
“好,就這麽辦吧。”
東方欲曉聽了,也覺得這樣做才能達到懲罰那家夥的目的,便欣然讚成。
元虛子見他同意了,便讓他們師徒住上幾日、再回襄陽府去,並囑咐先不要聲張,等籌劃好了、再開始按預想的進行。而關山嶽的身體尚未完康複、所以還要暫時留在真教。
眼看著在中原武林中要舉行一次盛會,並且還有一件大事要發生,然而卻被一個意想不到的消息給打斷了——
當今天子洪武皇帝朱元璋駕崩……
國喪傳遍天下,所有的事情都要為之停止,更何況做為武林地位頗高的這些門派、自知越是此時越是要擔起穩定江湖的責任,以防有居心叵測之人從中搞鬼。
在此之前、真教的元虛子已和武當的前輩們打好了招呼,現在更是相互協助、決定將武林大會的日期向後推遲。
就在大部分人的心情都在放沉穩,並進入等待的狀態之時,有一個人卻是不安起來,當然就是居住在真教的柴靖南。
這天,得知皇上駕崩消息的柴靖南、匆匆趕到了殷雲明的房間裏,一腳踏進門中、便大聲問道,
“殷叔叔,聽說皇上爺爺走了、這是真的麽?!”
“靖兒?”
這一嗓子將正在房中同元虛子一塊兒聊著什麽的殷雲明嚇了一跳,抬起頭看著他、詫異地道,
“是真的啊,靖兒你這是怎麽了?”
“皇上爺爺他真的沒了……”
柴靖南的臉上頓時現出了十分的傷感、頭也微微垂了下去,
“這麽說,四叔他也沒有爹爹了,他應該很難過吧。”
“是啊,”
見了他的樣子,殷雲明的眸子中流露出了一抹的慈愛,
“四爺的父親不在了,他的確會很難過的。”
“那麽、靖兒要回北平去,”
柴靖南猛的將頭抬了起來、道,
“四叔沒有了爹,他現在很傷心,靖兒要回到他身邊去陪著他。”
“這倒是可以,不過,”
殷雲明想了想道,
“不過皇上剛剛離世,按道理講、四爺此時應該去京城奔喪吧,肯定不在北平城中,靖兒你真要去的話、恐怕也要等上三個月以後吧。”
“是這樣啊,”
柴靖南愣了愣,
“那好吧,等三個月以後,靖兒再回北平去陪四叔。”
就這樣,柴靖南開始了在他看來這十分漫長的等待,終於三個月過去了、到了準備啟程的日子,而祝平樂也趕來了,要和他一同前往北平。
當然,祝五俠要去的目的肯定不是擔心燕王殿下傷心,卻是出於他安的考量,所以才決定一同前往的。
然而,當柴靖南再次見到自己的四叔時,眼前的一切竟然令他大吃一驚……
這兩年中、對於朱棣來說,絕對就是考驗與打擊的各種壓力相結合的日子。
出征察察爾的第二年、三皇子晉王朱棡便也得了重病、不久便去逝了,西北的塞王連續失去了兩個,皆由世子來繼承。想想守衛邊境的這些皇子們,更讓人不得不將目光投到朱棣的身上。無論你怎麽看、怎麽想,是愛戴還是仇視,在人們的心目中、燕王那舉足輕重的地位,一直都是誰也無法掩蓋與抹去的。
而做為一國之君、皇家的家長,朱元璋又何嚐不知道、不了解呢?他也曾多次地考慮過自己百年之後,這些兒子們與皇太孫之間的關係,想著、有身為至親骨肉的叔叔們來做為朱允炆的保衛國土之臣,這應該是最為穩妥的了吧。
可是就在一次祖孫二人討論國家治理之事的過程之中,朱允炆竟然提出了一個讓人意想不到的問題——
如果外族做亂、想要入侵,有叔叔們來保衛疆土;可若是叔叔們有人做亂、又該如何呢?
聽了這一番話,可以說朱元璋還是非常地震驚的,他真的沒有想到、這位往日裏一向仁慈忠厚得甚至有些懦弱的孫兒,今天竟然會將自己的叔叔們擺放到“假想敵”的位置上去。
這到底是出於他軟弱的不安感,還是出於他一直深深埋藏著的、不為常人所察覺到的疑心,朱元璋隱隱地感覺到了一陣陣的不安……
“那麽、你看該如何辦才好呢?”
將問題又丟還給了皇太孫,朱元璋很想從他的回答中找到一些端彌,而朱允炆的回答是“德服、削藩、鎮壓”的三段論。對此、還能說些什麽呢?如果這個假設真的成立的話,那麽此答案應該也是最好的了,所以除了讚成之外,朱元璋並沒給出更好的說法。但是、這位一向精於謀略的老人,不能不為自己有生之年要完成的事項中、又加上了一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