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野大唐

南山竹

第一三四章 朝氣蓬勃

書名:狂野大唐 作者:南山竹 字數:4182

次日開始,各地青壯開始向柳城匯集,段忠實已先領走三千青壯,加上三千室韋人,前往柳城東北方向五十裏的荒原上紮營,將在這裏建安化縣城。

城池規模當然不會太大,勞力財力都不足,那樣傷不起。但這座縣城作為柳城北麵屏障,同時,還是與契丹和奚人之間的跳板,寄予了莊毅莫大的野望,自然也不能太小了。

當然,安置室韋人也是必須的,要讓這些遊牧民族轉而從事農耕,就必須讓他們放棄氈帳,住進溫暖的房屋裏。縣城周長十四裏,城牆高三丈,與中原縣城規模相當,也隻比柳城稍小一點。建成之後,日常駐兵三五千人都不會有壓力。

其次就是修路了,這由楊德壽負責,前期還是和段忠實一起平整安化縣城地基,然後再開始修通到柳城的官道。而駐守柳城的士兵,也不能閑著,不但要參與做工,還要向各個工地運送糧草補給。

這些事情,莊毅隻把任務分出去,便撒手不管了。他先是領了第二團一千士兵趕到汝羅守捉,會合了先趕到這裏的七千青壯,然後到達西南麵的彭盧水北岸紮好大營,安置好築城青壯,便準備動工,城池初定名為汝羅縣城。

彭盧水就是小淩河,後世這個地方叫錦州,莊毅很熟悉。城池選址在彭盧水北岸的兩條支流之間,這樣三麵臨水,可謂是天然屏障,規模與安化縣城一樣。

荒地起城,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首先要燒製磚瓦,砍伐木料,打製各種築城工具,還要測量地基,斟準位置。但整整有八千壯勞力,莊毅與張宜泰分頭帶人行事,所有人都沒能閑著,還是勉強夠用的。

經過十多天的準備,城池最終依照地形定位,呈一個不規則的菱形,然後分出一半人手開始平整地基,挖掘壕溝,並砌以粗石為城牆基座。

任何事情隻要開了頭,接不來就好辦了,莊毅便把這裏的事交給張宜泰,調出一千青壯及一營士兵,到達彭盧水西南六十餘裏的海邊,這裏就是他上次來過的那個小漁村。

到的時候正是日暮時分,郭翁伯已事先得了消息,帶著五六十村民,用車馬載了酒食在村外五六裏的地方迎接,見莊毅下了馬,便老遠地小跑了過來,行禮笑道:“莊軍使真是信人,這就來建鹽場了麽?”

“正是……我要建的鹽場可是很大的,郭翁熟悉這裏,可知道哪裏合適麽?”莊毅還了一禮,笑著問道。

“這們這村子東麵是東山河入海口,那裏水清不太好,西麵三十裏外有個沙湖灣應該可以,海邊平地也夠大,就是遠了點。”

“遠點沒關係,隻要地方大就好!”

“去年我家大郎隨軍使去柳城賣的那批鹽價錢公道,還未多謝軍使呢?”郭翁伯客氣道。

“那是小事,也是你們應得的,等我這鹽場建好,你們村子就能跟著富起來,不知郭翁這村裏有多少青壯?”

“有百來戶人家,七百餘口,兩百來青壯吧,軍使要用人,我們都可以來幫忙!”郭翁伯熱情地笑道。

“那你找兩個人帶隊,等我選好工地,讓他們自己來就行了!”

當晚,莊毅便在村外露天紮營休整,次日一早便由郭翁伯帶路,到了那處稱為沙湖灣的海邊,先讓士兵們帶著青壯紮營,讓郭翁伯領著四下察看了一下地形。

這個小海灣就處在兩個突出的小半島之間,海邊平地東西約四十餘裏,到北麵三十裏後,全是低緩的丘陵山地,地形倒是不錯,但是這個窪地裏,海風太大了。

莊毅選了西北角背風的小山腳下,修建駐軍營地,鹽場工人房舍,以及庫房,鹽場管事的公房,另外還要建幾個煮鹽的作坊。雖然這時代直接用海水煮鹽的“煎鹽法”已經淘汰,但還是可以用的。

當然,除了原始的煎鹽,還有“刺土成鹽法”,像幽州盧龍軍設置的蘆台、靜海兩處鹽場,滄州橫海軍設置的魯城鹽場、鹽山鹽場,已經都采用了刺土成鹽法。

這個刺土成鹽法,並不是用土煮,而是用一種間接取鹵的方式,選擇好的海灘鹹地或鹽田上刮取鹹土,再將鹹土準於草上生溜,並於鹵溜底側,挖好淋滲鹵水的“鹵井”,中間以蘆管與鹵溜連通,將海水從鹵溜上方緩緩澆下,使飽溶土中鹽份的鹵水從溜底滲入鹵井。

采用此種方式獲得的鹵水,已經具備了較高的濃度,但在使用前還要經過驗鹵的環節,也就是試驗鹽份的濃度。驗鹵之後就進入了海鹽生產的最後一道工序——煎煮。其中還要經過輸鹵入漕、裝盤煎煮、石灰封盤、皂角結鹽、收鹽伏火等複雜的環節。

這種方式取鹽比較複雜,還有曬鹽法,也就是不經過鹵煮,完全用太陽光曝曬成鹽,但所需的時間要長一點。但這三種方法,莊毅都打算采用,因為無論是哪一種單一的方法,都不算很好。

一千多人在莊毅的指派下,齊齊動手,采集石料或燒製磚瓦,砍伐木料柴薪,僅用了十來天,便建成了四處大型院落,共有數百間房屋,也包括了一處煮鹽作坊。

這天一早,煮鹽作坊裏十二座灶台上的大銅釜,另加六口大鐵鍋全裝滿海水。在莊毅的一聲令下,正式點火開工了。片刻工夫,海水煮沸,蒸氣彌漫。

一個時辰過去,水漸漸煮幹了,莊毅沒有讓人再加水,每個大銅釜都是百斤水,現在,他想試試一天究竟能出多少鹽。可測試結果讓他有點失望,鍋底隻有薄薄的一層白鹽凝結了。

讓人刮出來一稱,隻有一斤半鹽。不過這也不錯了,自德宗之後,鹽價高達三百七十文一鬥,後期屢有調整,大體上保持著一鬥鹽三百文左右,所以,很多庶民買不起鹽,就隻能吃白食了。

這一斤半鹽,按這個價也能值五十多文錢,但幽州鹽價沒這麽高,約兩百五十文一鬥,莊毅這隻算是小本買賣,隻有賣到山北草原去才更合算。

不過他還打算采用刺土成鹽法和曬鹽法,接下來將開辟攤場、引納潮水、澆淋取鹵、煎練成鹽,以他更先進的製作經營方式,成本可以降低,質量還可以提高,致富養兵是妥妥的。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