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夫人早從丫鬟嘴裏知道了來龍去脈,聞說蔡氏走了也隻是微微冷笑了下,便就笑眯眯拉著沈雁近前,順手抓了把麻糖給她,讚道:“這孩子來日定是個有出息的。”
沈雁也不知道這渾身透著睿智的許夫人是從哪裏看出來她會有出息的,這種話她可從來沒從華氏嘴裏聽到過,但是老人家既然誇讚她,她當然也隻能一麵害著並不存zài的羞,一麵生受了。
這邊廂餘二奶奶瞅空使了個眼色給陳大奶奶,到了外頭,說道:“方才那事兒可要捂下來?”
為防榮國公府誤會,自然是不讓他們知道有這回事為上。
陳大奶奶默了默,卻說道:“那麽多人瞧見,便是咱們捂住了,也難保沈家那邊不會傳出去。若是咱們捂住了話最終又還是傳到了榮國公府,反倒弄得咱們裏外不是人。――罷了,也不用管它,讓他們傳去吧,也好讓外人知道咱們對這事是個什麽態度。”
餘二奶奶略想,點點頭。
這裏蔡氏在許家不顧身份輕狂行事、最後被許家大奶奶臊出來的事兒便就悄悄傳出去了街不提。
沒有了蔡氏在,接下來的氣氛十分融洽。
直到飯後又用過了茶,許夫人才讓陳餘二位送華氏她們出來。
沈雁仍惦記著小陳王妃,在馬車上她問華氏:“陳王如果現在在世的話,很老了嗎?”
華氏睜開眼睛:“忽然提起他做什麽?”
沈雁便把方才從蔡氏那裏聽來的話跟她說了,“我在想陳王的兩個兒子那會兒都已經能隨軍打仗了,可見年紀不小,小陳王妃嫁過去,不是要被繼子們欺負麽?”不能怪她太八卦,實在是作為一個內宅女子,對這些事情有著本能的興趣。
華氏慢騰騰地抻了抻身子,歎道:“才不會呢,陳王妃是個巾幗女雄。她曾是陳王手下的女將,不但長得美,而且聰明善良。她對蕭柯他們幾個都很好。戰場上哪裏來的那麽多明爭暗鬥?大家的目的都隻有一個,就是打贏這場仗,建立新的王朝,根本沒有如今這些人的心思複雜。”
“蕭柯?”沈雁念著這個名字,“陳王姓蕭麽?”
“姓蕭。”華氏點頭,目光忽而變得有些幽遠,“陳王的女兒跟我同歲,叫做蕭瑜,我們是最要好的朋友,那時我們還偷偷說過長大了要嫁到同一戶人家裏做妯娌,沒想到還沒等到長大,她就隨著陳王府一道被毀了。”
說到這裏她看著沈雁,“陳王妃雖然是繼母,但因為從戰爭過來,見過了太多流離失所的人民,還有數不清無家可歸的孩子,所以她對三個繼子女都很疼愛,他們也都把她當生母一樣對待。因為她的美麗善良,所以當時也有很多將軍暗地裏喜歡她。”
沈雁立即被她的描述吸引住了,“那老陳王比她大那麽多,還帶著拖油瓶,又怎麽會娶到她?”
華氏頓了片刻,說道:“三言兩語可說不清。”她再頓了會兒,接著道:“我那時候也還小,不大清楚,很多都是後來聽來的隻字片語,你舅舅舅母卻比我清楚得多。”
沈雁有略略的失望,舅舅還不知道什麽時候才能進京呢。
蔡氏回到府裏,安寧侯聽說她回來便立刻進了內院。
“怎麽樣?”他略帶急切地問。
蔡氏抿了抿辰,遂把事情始末盡都跟他說了。
安寧侯聽完先是一愣,而後不由暴躁起來:“你怎麽會連個小丫頭都拿捏不住?在人家府上當著別家丫頭的麵說出這樣的話,你這是嫌日子過得太太平了?!那許老頭兒日後見了我不把我撕了才怪,還有那顧家,這話傳到榮國公府,往後咱們可就跟顧家成世仇了!你怎麽出門也不帶點腦子!”
蔡氏被罵得麵紅耳赤,忿忿站起身道:“我哪裏想到那丫頭竟是我的煞星!擋了我的路不說,還把我帶到了溝裏!便是沒有這層,你以為顧家就會把咱們當回事不成?顧至誠在外頭怎麽罵咱們的你又不是不知道,偏你還怕得罪他!”
“你懂個屁!”安寧侯禁不住火冒三丈,“顧家雖與咱們有嫌隙,可這種時候是你該背地裏譏諷人的時候嗎?我與皇後正忙著跟大臣交好,你倒好,生怕人家跟咱們成不了仇似的,不過是瞅個空子跟華氏說幾句話而已,辦不到也就罷了,你還要拖老子的後腿!”
蔡氏早揣著一肚子窩囊氣,再被他這麽一罵,頓時發了飆:“幾句話而已,說得容易!那可是在許敬芳的家裏,你以為是在大街上?許家老兩口看著和氣實則卻精明似鬼,你又不是不知道!我好歹是個勳貴夫人,你是要我去拖著人華氏說還是求著人華氏說話?!”
安寧侯氣結,哼哧了半日怒指她道:“你這個潑婦!”而後掉頭往外,怒出了廳門。
進了書房將門一踹,他又喚了下人過來:“把劉括給我叫過來!”
下人才走到廡廊下,一四十上下的文士就快步進來了:“劉括在此,小弟正有事尋侯爺呢!”
想來是已經知道了方才之事,劉括說著到了安寧侯跟前,揖首道:“侯爺勿躁,小弟方才正好聽得一個消息,小弟聽說前幾日沈宓在內閣大放謬論,與許敬芳郭雲澤二人談論東遼戰局,聽說還得到了許郭二人大加讚賞。”
劉括是劉皇後的族弟,幼時也讀過幾年書,屬族中墨水較多的人之一,因著腦子還算好使,建國時便被劉皇後提到了吏部任郎中。當年依附著劉皇後及廢太子的當然還有許多人,但廢太子一倒,那些人都跟著倒了,劉括因是族親,倒是幸存了下來。
“沈宓談論東遼戰局?”安寧侯凝眉望著他,“這跟我要拉攏沈宓又有什麽關係?”
劉括頓了下,說道:“侯爺不妨想想,沈宓不過是個五品官,他哪有什麽資格議論鄰國戰局?且不說他夠不夠得上妄議之罪。隻說他之所以如此,正是許敬芳給拉過去的,侯爺隻要想想眼下的朝局,再把這事兒捅到皇上那裏,皇上能不往他們倆中間插一杠子?”
安寧侯聽到這話,不由怔住了。
眼下朝局麵上看著一派祥和,實則除了後戚與勳貴的矛盾,以及勳貴對皇帝的提防,還有一股暗潮隱約有成氣侯的趨勢,這暗潮便是內閣與皇帝之間的矛盾。
開國時內閣裏六位閣老皆是與周高祖共打天下的元老,經過十三年的更迭,如今還剩下以首輔諸誌飛為首、房文正、許敬芳以及郭雲澤這四位,這幾位都是為大周立過豐功偉績的,當初高祖在世時,他們幾個但凡進宮高祖都得起身相迎,在趙氏子孫乃至宮裏太後麵前都相當有份量。
他們幾個功勞甚大,皇帝卻手無寸功,在功臣們眼裏,一個對社稷沒有過什麽建樹的皇帝難免有些坐享其成的嫌疑。元老們在皇帝麵前傲慢些便就順理成章了,平日裏在皇帝麵前規矩還是守著,但每到決策之時,也時常以各種理由拖延或怠慢。
身為皇帝上行而無法下效,對這樣的內閣究竟有沒有那麽敬重便見仁見智。
這些人都是趙氏嫡係,又權傾朝野,皇帝雖然拿他們無可奈何,但也不見得會聽之任之。
比如說許敬芳,他為許家掙下的祖蔭足夠子孫消耗到三代以外了,可是三代以後呢?許家兩個兒子一個在外任封疆大吏,一個在大理寺任少卿,按說品階不低了,可品階再高也抵不住皇帝對元老們的忌恨,等到許敬芳死後,許家兩個兒子還想再往上爬簡直絕無可能。
按照皇帝這般狹隘的心思,隻怕到時尋個由子打壓打壓以固皇權也有可能。
這種情況下,許敬芳自然希望能尋求些外援,以協助子孫後代維護門庭。
皇帝若是知道他瞧中了沈宓,自然會竭力阻止。
安寧侯想到這裏,忽覺心頭陰霾開闊了些,他說道:“你的意思是,我把這消息送到皇上跟前,再借皇上的手阻斷許敬芳與沈宓的聯係,隻要他們倆聯不成手,我就還有機會?”
“自然有機會。”劉括道,“不止是有機會,假若皇上知道這件事,多半會對沈宓有幾句斥責,侯爺若趁著沈宓失意之時前去接觸,多半還有事半功倍之效。沈家如今才在朝廷站穩腳跟,因著許敬芳這事一受打擊,他怎麽可能會不希望多尋道靠山?”
安寧侯聽到此處,竟有幾分躍躍欲試了。
沈家因著沈觀裕相讓柳亞澤那回已然站穩了腳跟是不錯,可沈宓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難道他就不需要爭取前程了?他可沒忘了,皇帝還心心念念惦記著華家呢。隻要能夠與沈宓有謀麵敘話的機會,自然就有了第二次第三次,長此以往,何愁他不到手?
他抬袖道:“我這就進宮!”
―――――――――――――――――R1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