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藝圈梟雄

花十八朵

第200章 《亮劍》是一部高水準的革命戰爭題材小說

書名:文藝圈梟雄 作者:花十八朵 字數:5604

《報》上關於肖飛的評論共發表了6個人的文章。

第一篇就是河西省院院長張明遠的《值得深思的肖飛現象》。在這篇文裏,張明遠認真分析了肖飛的兩部長篇及小品文的創作風格。

張明遠認為,肖飛的創作從文本層麵看是寫實的,但其作品的內裏卻有著難以磨滅的浪漫氣質。

他的文字是成熟的,無論從任何角度看,都看不出青澀的味道。

張明遠歎息著:這樣一個起於草野之間的少年,其視野是難以想見的廣闊,其作品格局恢弘大氣,觸及的社會問題是深層次的,發人深省的。

張明遠還在文中說,除了以天縱奇才來解釋,他想不出任何可以解釋肖飛現象的更恰當的理由。

像肖飛這樣的天才,自建國以來,僅此一個而已。其他所有的年少成名的天才在他麵前都失去了光彩。

張明遠也評論了肖飛的《亮劍》。

他認為,這部小說,從思想深度來說,是不如《陸地行走的魚》的。

但《亮劍》有一個特點,那就是:寫得非常好看,好讀,畫麵感十分的強烈,人物躍然紙上,栩栩如生,讀來蕩氣回腸,讓人不忍釋卷。

張明遠說,在讀《亮劍》之前,他對肖飛在短短時間裏再次推出長篇新作,是不看好的。

尤其是,肖飛要寫的還是革命戰爭題材。

這種題材如果沒有足夠的閱曆積累,沒有充分的資料掌握,想要寫好,寫出味道,難如上青天!

張明遠說,他是猶豫了再三,才鼓起勇氣讀的《亮劍》。

他擔心,這部書會毀掉自己對這天才少年的好印象。

可是,讀進去之後,他歎服了。

這書情節太抓人了。

他幾乎是一口氣就讀完了。

讀完之後。掩卷深思。

張明遠說,當時他給《亮劍》的評語是這樣的:

其一,這是一部前所未有的具有極大創新性的革命戰爭題材小說。

其二,小說刻畫了一係列活生生的人味十足的英雄形象。這些英雄不是那種慣常的喘著英雄主義粗氣的被無限拔高了的英雄,而是複雜的英雄矛盾的英雄但形象仍然高大輝煌的英雄!

其三,他還原了那個戰爭年代的風貌,他的戰爭場麵描寫是具有史詩性的描寫,在小說中。亮劍精神熠熠生輝。

但經過一段時間的反複思考,張明遠說,他對亮劍的評價有了較大的改變。

他在文中說道,亮劍也是有缺陷的,而且缺陷還不小。

第一個,《亮劍》的思想性是不太夠的,仗打得夠漂亮,人物刻畫很成功,但除此之外,他沒什麽思想的深度。例如。對戰爭的反思,對人性的深度挖掘,在這書裏是不多的。

張明遠認為,這個缺陷或許是受限於作者的閱曆。

第二個,《亮劍》的商業味道很濃,性稍稍打了點折扣。

《亮劍》漂亮的故事敘述,大氣的戰爭鋪陳,精彩的戰鬥描寫,都是其商業成功的一種保證。

張明遠說,商業味道濃。其實也不是什麽壞事,書好讀好看,吸引讀者,賣得好。這不知是多少作家夢寐以求的事情啊。

他所遺憾的還是一點,價值的體現多體現在作品的思想性上,若是思想性能夠上去,那這作品就更完美了。

肖飛看到這裏,苦笑了一下。

久負盛名的評論大家的眼光果然不一般啊!

原版的《亮劍》是到了文革時期才有了天翻地覆般的風格轉變,原作的後半部是悲劇性的。如果說,書的前半部是明快歡樂格調的話,到了後半部格調就變成了灰暗淒涼。

李雲龍對那個內亂時代的抗爭體現了他的不屈不撓的革命氣概,但這種震撼人心的抗爭隻能以悲劇收場。

思想性主要體現在原作的後半部了。

而肖飛所寫的《亮劍》隻選取了作品的前半部,也就是前16章,與電視劇版的亮劍一樣,都是到了建國就授銜之後就戛然而止。

但肖飛在寫作的時候,其實是擴展了不少情節的,這些情節多來自於亮劍電視劇,把小說裏的一些故事的細節擴充豐滿了許多。

這一改變,增加了小說的畫麵感。

除了張明遠的評論,戴侯英也寫了一篇評論,但她所寫的角度卻是從肖飛這個人著筆。

《我所認識的肖飛同學》。

這是戴侯英的評論題目。

戴侯英回憶了認識肖飛的過程,高度評價了肖飛的人格:他熱情他靦腆,他重情重義,他勇敢他為人真摯,他具有無匹的上進心。

他的才華雖野生野長,但卻是天然美玉,不摻雜一絲一毫的世俗氣息。

他的敘述自自然然,但卻有著一種抓人的力量,讓人不由自主的便讀了進去,那一言一語一字一句直入人心。

戴侯英評論肖飛的《陸地行走的魚》,主題是“逃離”,但表現的卻是一種人性的回歸,主角李現偉一直在試圖掙脫命運的束縛,但他最終卻發現,枷鎖是他自加於己身的,隻有放下,才能獲取。

戴侯英評論肖飛的《亮劍》:這是一部難得的革命戰爭小說,它的寫法是創新的,它的故事富有革命浪漫主義色彩,它很好讀,讀來讓人熱血沸騰,若是拍成電視劇的話,想必也會十分的精彩。

收獲的程編輯也寫了一篇有關《亮劍》的評論。

程編輯開玩笑地說,他很氣憤,這樣一部好作品,肖飛居然沒有投給《收獲》,而是選擇直接走出版途徑。

程編輯評論道:《亮劍》是一部很男人的大作,它塑造了一批有血有肉的好漢子形象,雖然裏麵的劇情有不少略顯狗血可供商榷的地方,但它很好讀,它能讓我們熱血沸騰,進而產生些許豪邁情懷,滋生出些許一種名叫“民族自豪感”的東西,這就足夠了。

程編輯說,一個19歲的孩子,先寫了部史詩一般的《陸地行走的魚》,繼而又能寫出一部風格迥異題材大相徑庭的《亮劍》,這在世界史上都是很少見的。

作為最早發掘出肖飛的編輯,劉澤來也受邀在《報》上發了一篇文章:《論肖飛鄉村小品文的藝術風格》,對肖飛在《中原晚報》上發的係列小品文做了分析評論。

除了以上四人的文章,《報》還選發了兩篇自由來稿。

其中署名“劉破軍”的作者的評論題目是這樣的:《與肖飛商榷<亮劍>中的一些曆史失真點》。

這引起了肖飛的注意。

文章下麵附有作者的通訊地址,上麵顯示,劉破軍是北京大學曆史係96級學生。

96級可不就是今年剛考上大學的新生嗎?

肖飛認真閱讀了一下這篇唱反調的文章。發現,這位劉同學混淆了曆史跟小說的區別,認真地一條一條地將《亮劍》中的一個個戰鬥故事扒出來,跟真實曆史中的史實對號入座,並得出《亮劍》所講述的故事有不少是失真的,是與史實相違背的。

肖飛心說,大哥,我寫的是小說,不是紀實啊,即使有些情節上的誇張,也沒什麽的吧?

北大曆史係的劉破軍同學嗎?沒準明年大家還能做同學吧?(未完待續。)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