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天光大亮的時候,附近鄰裏便都知道了薛家那位老太君過世的消息。liudianxing.com
薛家傳出陣陣哀嚎,不聞傷心之意,令走過聽見的人一陣蹙眉。
薛四老爺一家,隻嚇得膽戰心驚,根本顧不得為她傷心半分,隻怕從此謝邈再不看重他。
哭靈的也不過是幾個仆婦,李氏在旁抹眼淚也是抹不出什麽濕的來。
一早晨,當家老爺想的是仕途,李氏盤算的是老太君的嫁妝,薛婉領著弟弟妹妹站在旁邊,卻在思考自己的婚事會不會受影響。
府裏沒有多少人在意,而府外,更沒有什麽在意的人。
偶爾有一兩個知道的,便道甄老太君不失為巾幗英雄,代夫守邊,斬殺胡奴無數。
卻也有那等貴婦人笑語,女人家重要的是相夫教子,殺胡奴守邊的將領這麽多,朝廷也不指望她一個女人,反而弄得晚景淒涼,人家都是兒孫繞膝,她死時,卻還要隔房的堂侄兒送葬,算得了什麽福氣。
眾人也覺得很有道理,何況老太太年紀大了,早晚是要死的。
因此甄老太君的死訊,給素來事多的金陵城,隻是添上了不重不輕的一筆罷了。
早在城門甫開之時,薛家就派人遞了信。
薛棲上路已有四五日,隻怕收到信再快馬加鞭,也趕不及停靈三日後的送葬。
眾人確實要歎一句,的確可憐。
薛家這一家人,似乎是命中注定的寡親緣。
不僅僅是男丁多戰死沙場,女眷竟是也沒有一個能數出個美滿結局的。
當然說到女眷……
金陵人當然就想到了前段時間鬧出那麽多風風雨雨的薛大小姐。
死而複生的那位。
怎麽近端時間就鮮有消息了?
有號稱知情的小幺兒在茶樓裏大言不慚地說明,說是叫皇家護著了。
眾人嗤之以鼻,皇家要是想給薛家這麽大的體麵,何需等到今日?
不過是一個被先帝都尚且在遺忘在角落的小家族罷了,何況今上。
風言風語傳著傳著便走了味,人們更喜歡聽些花前月下,你儂我儂的故事。
於是關於薛小姐相貌的猜測,便又甚囂塵上。
有人說她容貌傾城,將鎮國公夫人原配京師明珠蘇容錦都比下去一截,才引得當日喜堂上新歡舊愛大發醋意,恨不能大打出手。
當然這個新歡,當仁不讓就由言霄言少爺暫時出任。
也有人說她相貌平平,確實一位無鹽女,也怪不得鎮國公另覓佳人。
還有人說她相貌清麗,中上之姿,但是機敏靈巧,且執念甚深,勢必要將鎮國公府掀起一陣風浪。
總之說什麽的都有。
可這會兒頂著薛小姐大名的女孩子,在瓊華殿中卻坐立不安。
在太後娘娘宮中這些日子,好吃好喝,雖然心裏偶有忐忑,但是到底安全無虞,讓她午夜夢回時回憶起鎮國公那雙仿佛能殺人的眼睛,心裏淒惶時也能有個安心的寄托。
但是這一回,她卻實打實要出宮了。
她不能不去為自己的“祖母”送喪啊!
別的事,她猜不透,沒有宋承韜和蘇容意在一旁教她。
憑著她自己一個人,她真的感到手足無措。
打定主意,薛小姐打算去聽聽言霄的想法。
隻是言霄這兩日不在宮中,她又沒有貼身的丫頭可傳消息,隻能繼續心急如焚。
而另一邊劉太後得知了甄老太君的死訊,也是實打實哭了一回。
哭過一回後,她也很快鎮定地理出了思緒。
“原道她為何要急著進宮……沒想到,她是利用我至此地步!”
她捶著身邊的大迎枕。
劉太後素來恩怨分明。
為老友傷心是真,為其寒心氣怒也是真。
原來,從一開始,甄老太君就是抱著這個念頭而進宮來的啊。
她多傲的脾性,哪裏能說轉圜就轉圜?突然放下身段,進宮敘話,都是為了今日。
死得好啊!
玉姑姑陪伴她多年,多少也能猜出來其中原委。
“老太君這一走……豈不是將您架在火上烤了!”
皇帝那裏會怎麽想……
他是早知道薛家是……
而劉太後又與甄老太君如此親厚,恐怕皇帝會斷定,劉太後這是命甄氏自戕做局啊。
出了一個假薛姣的事情,皇帝拿不準,頂多對劉太後將信將疑。
可是甄老太君自戕,並且留下口信要親孫女送喪。
是啊,她已經膝下無靠,孫兒又剛離京,可不就是隻有一個“親孫女”了。
等於在全天下人麵前承認薛小姐的身份。
薛姣這件事,原本當作宮廷秘聞掩下就是,即便又出了這麽一個人,別人頂多也想到鎮國公府頭上去。
說來議去的也不過是陳世美之流的故事。
可是甄老太君日前頻繁入宮,京裏多少眼明手亮的官員勳貴,他們會信嗎?會信她兩個隻是尋常敘話,過不幾日甄氏就悄無聲息死了?
必然有人會猜到這個來曆不明的薛小姐身上去。
加之早有傳言劉太後護其甚篤。
會有多少人開始揣測其中原委,多少人相信她是劉太後安排的人。
而皇帝那裏,雖不至於如此想,卻也會認為她再次拿薛小姐做筏!
如今蘇容意還沒有從蘇家手裏弄出來,若皇帝為兒子撕破臉,劉太後根本沒有相應的籌碼可以談條件。
好毒的計啊……
劉太後並非是無防人之心,她是怎麽樣都沒有想到甄老太君會用這麽慘烈的方法!
玉姑姑問道:“她如何會願意……難道會是鎮國公……”
她時至今日都無法相信。
“她難道會以一死來解謝邈的困局?”
劉太後反問。
心裏卻一突,可除了這樣,甄老太君一生已無所欲求,她又能是為了別的什麽呢?
劉太後想不通這一節。
瓊華殿裏愁雲慘淡,不過一兩日後,果真就有甄老太君實際上並非病重而死的消息傳出。
從一些諸如“替薛家做道場的道士”、“替薛家開藥方的大夫的學徒”、“薛家大廚房裏替老太君煎藥的丫頭”這類人口裏,金陵民眾聽到了關於甄老太君之死的各種風言風語。
五花八門的揣測,蓋過了他們原本對於甄老太君的興趣。
“薛氏本事平平,鬧出的故事卻是不少。”
有人如此嬉笑。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