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順帝楚昭恒,史書上被稱為明君,記錄了不少其賢明事跡。
跟隨這樣的君主,朝廷大臣們,覺得有好處,也有不好的地方。
好的地方就不說了,君主賢明,廣納建言,說對了聽,說錯了也不會亂罰,腦袋就安穩了。至少不用每天上朝都懷揣著一顆上墳的心吧?
再說君明臣賢,將來史書上記上一筆,也是佳話啊。
可這不好的地方,實在太不好了,這位皇帝竟然不喜歡選秀女。
天下多少豪門大族,就等著新皇登基廣選秀女,然後將自家精心培養的女兒、孫女兒、侄女兒等等,諸如此類的美女,塞進宮廷。一招得寵,家族就能更上一層樓。
京城安國公府,不就是現成的例子嗎?
原本就是個空殼子的國公府,就因為出了個皇後娘娘,如今家裏的世子爺,已經是三品實權將軍了。
可惜,皇後娘娘命苦,這麽多年,竟然沒生下一兒半女。
要不說皇帝長情呢,沒生下一兒半女,皇後娘娘還是穩居中宮,半點沒被廢的苗頭。
因為這種原因,所以,幾乎每年,楚昭恒的案頭,都會有一摞奏請他選秀選妃的奏折。
李錦娘的長春宮裏,每年慣例的幾次命婦朝見時,也會有各府誥命們探話。
這日,她送走了最後幾個朝見的命婦後,忍不住冷笑,多少人都等著一步登天呢。她慢慢伸手,摸上自己的肚子。
安國公夫人留在了最後,看著女兒如今日益雍容華貴的樣子,直想歎氣,趁著沒人了,她移近了幾步,“皇後娘娘,您如今還年輕,選秀之事你隻管轉告聖上,一切自有聖上定奪。您當務之急,還是先懷上個皇子啊。”
“夫人,皇後娘娘可能已經懷上了呢。”織夢在邊上,壓低聲音,喜氣洋洋地插嘴。
安國公夫人一喜,“這是真的?”
“還未傳太醫來請脈,應該八九不離十,娘娘的小日子已經過了十來天了。”織夢又說道。
“真是祖宗保佑,皇後娘娘,這可不能輕忽,應該快些傳太醫來看看。”安國公夫人喜得雙手合十,念了聲佛,又囑咐李錦娘。
李錦娘露出淡淡一絲微笑,隨即,那絲微笑就消失無蹤了,“母親,就算誕下皇兒,又有什麽用,皇長子可是楚寶融。”
自從當年小產之後,她想要孩子,卻一直沒有懷上。楚昭恒在女色上看得很淡,但按照祖製,每月初一、十五都會歇在皇後宮中。
這幾年下來,好不容易又懷上了,可是,這孩子是嫡子,卻不是皇長子!想到賢妃生的楚寶融,正在太後宮中承歡,她心中就一陣暗恨湧上。
“皇後娘娘,先好好把孩子生下來,這才是要事啊。我回府後,就送兩個懂安胎的嬤嬤進宮來伺候吧?”安國公夫人看女兒神色有些鬱鬱,小心地勸道,“聖上對女色看得淡。宮中也沒幾個妃嬪,皇後娘娘不如就勸說聖上選秀。”
宮中人多了,賢妃這樣的,自有新來的妃嬪去爭鬥,李錦娘也就省了不少心事。
“母親,這些事我自有安排,你不用擔心。”李錦娘有些不耐煩地說道。
安國公夫人看了她一眼,嘴唇囁嚅,到底沒再說話。女兒有孕了,這可是大喜的事,她覺得天順帝這後宮,真是好得不能再好了。
別的不說,就看元帝時候,顏皇後倒是寬厚,可還有其他的妃嬪呢,後宮中冤死的女人並不少。就連聖上,還是太子的時候,那日子過得也是如履薄冰。
安國公夫人想著女兒隻要順利生下個一兒半女,以後也算有靠了,回到府中後,連忙叫了府中伺候過安胎的嬤嬤來,打算選人。
安國公回到府中,看到後院一片歡聲笑語。
“這兩個不行,手腳太粗了。”
“這個好,先留著備選吧。”
安國公走進正院,就聽到夫人輕快的聲音,這是有什麽好事嗎?
他走進正房,安國公夫人看到他進來,讓仆婦丫鬟們都退下後,高興地說道,“老爺,妾身今兒入宮去請安,知道個大好消息,皇後娘娘有喜了。”
“這是真的?”安國公原本正四平八穩地坐下來,一聽這話,喜得都坐不住了,“是太醫請脈確診了嗎?”
“日子還小呢,還未傳太醫,但是害喜的症狀都有了。”
“這可真是祖宗保佑,祖宗保佑啊。這若是生下皇子,可就是聖上的嫡子了。”安國公和夫人一樣,喜不自禁,“糊塗,她怎麽能不快些傳太醫呢?你剛才挑什麽人?”
“妾身打算挑兩個老成持重又懂安胎的嬤嬤,給皇後娘娘送去伺候。”
“好,好,你快些挑,今日就把人送去,告訴娘娘,快些請太醫來請脈。”安國公倒是比他夫人更急,皇後嫡子,身份貴重,千萬疏忽不得。
李家兒子,老二在國子監,至今還未能搏個出身,看樣子隻能求個恩蔭掛個閑職了。
老大李敬,在英州已經快五年了,自己年事漸高,安國公府總得後繼有人。
若是給李敬請封了世子位,那過個兩年李敬就得回京承爵,京中實權將軍都有著落,怎麽算也挨不到什麽好差事了。
若是不請封世子位,李敬這幾年都沒能動過窩,英州如今治下太平,將軍靠的是軍功,沒有軍功,軍中威望又不高,李敬升遷無望。
可是,皇後娘娘有喜了,若是皇後娘娘生下嫡子,那身份可就貴重了。皇長子楚寶融如今養在太後跟前,占了長字。可賢妃娘家沒落無靠,宮中說是母憑子貴,可皇子小時,卻是子憑母貴,到時皇後娘娘的嫡子身份,自然得比楚寶融更勝一籌。
“我得到祠堂去,將這好消息告訴祖宗們,祖宗保佑,真是祖宗保佑啊!”他被這困局困了這幾年,如今柳暗花明,眼看著李府又有新指望了。
安國公夫人本就心急,聽了安國公的吩咐,更加不敢怠慢了,連忙選好了兩個嬤嬤,下午又遞牌子進宮求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