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天方坐著官轎到了皇城,一下轎子,就看到顏寧正站在宮門口。
顏寧一個姑娘家,就站那,也沒見有什麽不自在。
她看到遊天方下了轎子,往自己所站的宮門處走過來,微微行了個福禮,招呼了一聲,“遊大人,”又壓低聲音說道,“又要有勞遊大人了。”
遊天方微微拱手還禮,不敢多耽擱,直接進宮門麵聖了。
他心裏是真慶幸,還好自己不是顏明德,自家的幾個兒女加一起,都沒他家顏烈會闖禍啊。害死皇嗣,顏寧竟然還能跟沒事人一樣和自己打招呼。
不過,既然顏寧敢這麽悠閑,那顏烈的命八成是沒事了。
遊天方不知道,顏寧是看到他到了,心才完全安定下來。
元帝肯讓大理寺接手,那二哥,最多也就是吃點小苦頭,性命肯定能保住了。
遊天方進了勤政閣時,顏烈也已經在勤政閣中。
元帝正坐在禦案後,手裏拿著一塊木牌反複看著,那木牌,遊天方看著很眼熟。
“遊天方,你也來看看這牌子。”
元帝丟了下來,遊天方撿起仔細看了看,“聖上,這牌子,跟當初太子殿下遇刺時,刺客丟下的牌子,一模一樣。”
不用他說,元帝自然也知道一模一樣,都有二皇子府的徽記。
現在,柳貴妃和楚昭暉都死了,在劉琴的馬車裏,居然找到了一塊二皇子府的木牌。
元帝看了楚昭業和楚昭恒一眼,“遊天方,這事交給你,好好查查。”
“是,臣遵旨。”遊天方嘴裏發苦,可不敢不接這差事。查劉琴,就等於是查三皇子楚昭業。他就算想靠著太子殿下,可一點也不想此刻就與三殿下對上。
元帝又對楚昭業說道,“你去看一眼劉氏,讓她快點回府,然後就再過來。”
這話裏,有了對劉琴的不滿。
楚昭業沒有為劉琴辯駁什麽,隻是躬身領命,到內宮去看望劉琴。
“父皇,顏寧還在宮門,等候父皇召見呢。”楚昭恒看元帝一直不說,隻好提醒道。
“顏寧?讓她回去吧。”元帝又對顏烈說道,“你也回去,繼續好好讀《大楚律》。”
“是。”顏烈大聲應了一聲。
楚昭恒對招壽示意,招壽扶著顏烈,跟著康保指定的太監一起出去,給顏寧傳元帝的口諭,順便送兩人離宮。
“你們都看看吧。”元帝拿起剛才放下的奏折,遞給幾人看。
劉琴闖宮之前,元帝留著顏明德、林文裕和韓尚書,就是在看這份奏折,林天虎寫的北燕入侵求援之事。
北燕往年都從玉陽關叩關,這次,居然會轉到兗州的虎嘯關,有些出乎意料。
從北燕皇城到虎嘯關,中間有一片鹽堿地,對北燕人來說,兵馬穿越這鹽堿地可不合算。再說,虎嘯關外的牧草,也沒有玉陽關外的肥美。
最重要的是,北燕就算攻破虎嘯關和兗州,其後,還有伏虎山高山阻隔,大楚完全可以在伏虎山依據天險防守。
而玉陽關則不同,玉陽關外有紅河灌溉,牧草肥美,北燕兵馬在這裏,就不愁馬沒吃的。而攻破玉陽關的話,其後就是一馬平川,北燕可以直接南下,馬踏中原。
所以,曆年來,北燕人都是寧可打不下玉陽關,也要在玉陽關外轉悠的。
因為這種地理形勢,大楚在兗州和虎嘯關的駐兵並不多。
如今北燕轉攻虎嘯關,倒可算是出其不意了。虎嘯關守軍鬆懈,所以,戰事很吃緊。
楚昭恒拿起那份奏折,掃了一眼。兗州治下糧草告急?他看了林文裕一眼,兗州府糧倉十倉九不滿,他正安排人打算徹查府庫和糧倉,兗州就糧草告急了?
元帝的臉上,已經看不出剛才的震怒和悲傷,好像失去皇孫這事壓根沒發生過一樣。
帝王心機,深沉如海。
林文裕此時說道,“聖上,兗州告急,得先派兵支援。雖然兗州後還有伏虎山天險阻隔,但若兗州有失,總是不利。”
“聖上,林尚書言之有理,兗州不容有失。”其他幾位大臣也附和道。
的確,兗州是伏虎山和關外之間最大的城池,有了兗州,大軍就有了落腳點。
元帝點點頭,“兗州是我大楚的重要城池,不得有失。”
“聖上,臣舉薦顏大將軍帶兵增援。”林文裕又啟奏道。
元帝點點頭,吐出兩個字,“準了。就讓顏烈做先鋒官吧。”他說著,看向了顏明德。
“臣代犬子謝聖上隆恩。”顏明德隻好下跪謝恩。
兗州要增援是必定的,差別就是誰帶兵前去。剛才,他本想舉薦武德將軍周伯堅帶兵,因為伏虎山一帶,一直是周伯堅帶兵防守的,增援最快。但是有了今日顏烈之事,再看元帝看過來的眼色,他隻能謝恩了。
兗州的奏折裏說,北燕五十萬大軍入侵。而此時兗州一帶,隻有十萬兵馬。元帝讓顏烈做先鋒官,也含著將功折罪的意思吧。
“軍情緊急,你帶三十萬大軍先去增援。”元帝直接下旨道,“拿輿圖來。”
他說著走下禦案,來到房間中央。康保帶人,將輿圖攤在中央,元帝指著伏虎山邊的一個小城道,“你立刻趕過去,援軍在這裏集合,隨後趕赴兗州。你到兗州後,為此次大戰的主帥。”
“是,臣領旨。臣必定不負聖望,將北燕趕出虎嘯關去。”顏明德大聲領命。
楚昭恒張了張嘴,終究沒有阻止。兗州的糧草告急,俗話說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元帝隻安排了兵馬,卻未說糧草從何處調動。
“聖上,援兵有了,這糧草該從何處調?”右相葉輔國問出了楚昭恒不方便問的話。
“兗州還有部分糧草,其餘的……”元帝敲了敲書案,“其餘糧草,從冀州調過去。太子,此次的糧草輜重,你親自管著。”
“是,兒臣遵旨。”楚昭恒大聲回道。這個安排正和他意,讓別人來管舅舅的後防糧草,他也不放心。
而元帝將這事交給他,未嚐沒有曆練的意思。(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