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取忠義玄德勸戰,感危機陶謙讓權
劉備得聞公孫瓚與袁紹戰於磐河,便欲前往做說客,被麾下謀士陳登和樂隱所阻。
陳登向劉備獻計,言道:“袁紹之所以敢於公孫瓚交戰,不過麾下有悍將顏良、文醜而已;公孫瓚亦是自持縱橫漠北罕有敵手。是故,二人方敢博弈冀州。主公可陳書於袁紹、公孫瓚二人,書中如此這般如此這般,即可令他二人停兵罷戰!”
陳登說著,伏於劉備耳畔低聲細語了一番。
聽罷,劉備不住點頭,連聲說道:“好!好!”
當即,他提筆寫下兩封書信,交給兩名親信士兵,派他們連夜送往磐河,還特別囑托二人,必須先將書信送個公孫瓚。
再說公孫瓚被文醜擊敗,回歸營寨,重新整頓了兵馬。
次日,他將軍兵分為左右兩隊,呈兩翼之陣,往攻袁紹。
公孫瓚敢於袁紹博弈,最大的執掌,便是他部下的這支騎兵——五千餘匹戰馬組成的騎兵隊伍,軍士們多攜帶弓箭,手持長矛,善於騎射,長於奔襲,因多數為白馬,且作戰之時緊隨主將公孫瓚,所以又有“白馬義從”一說。
相傳,當年公孫瓚與胡人交鋒,初時屢敗。後來,他看到胡人騎戰厲害,更善騎射,遂著手組建騎兵,訓練騎兵騎射。後來擊敗了胡人,他盡選白馬為坐騎,大小騎兵多配白馬,胡人稱之為白馬將軍,“白馬義從”一說也是從這裏得來。
據說,當時胡人見白馬騎兵便立刻閃人。
久聞白馬義從的厲害,袁紹自然小心應付,遣顏良、文醜為先鋒,各引gongnu手千人,也分作左右兩隊。令左側顏良部射擊公孫瓚的右軍,右側文醜部射擊公孫瓚的左軍。
他又使大將鞠義引八百弓手、步卒一萬五千人,列於陣中,以待公孫瓚大軍。
他自與田豐等人引馬步軍數萬人,列陣後方,以作接應。
公孫瓚初得趙雲,不以為心腹,又見他白馬銀槍,遂使引兵屯於後方。
他遣大將嚴綱為先鋒,自領中軍,立馬於橋上,一旁豎起大紅圈金線的帥字大旗。兩軍立定,他一聲令下,擂鼓!
頓時,鼓聲震天,呐喊聲猶如雷動。
然而,鼓聲從辰時一直響到巳時,竟不見袁紹進軍。
原來,鞠義使弓手都埋伏在了步兵們的遮箭牌之下,等待著公孫瓚兵馬衝鋒。
看來,這一次,公孫瓚又要吃敗仗了。人家袁紹以有心對無心,勝在了準備之中。自以為麾下白馬義從縱橫漠北稱雄無敵,奈何人家有了破敵之策!
這白馬義從的特點就是快,正因如此,他們的致命缺點便是防禦低,身上隻著皮甲。
袁紹正是利用這個特點,才用gongnu手對付他們。
且說公孫瓚的先鋒大將嚴綱見敵軍不動,遂引兵鼓噪而進,直取鞠義。
見到嚴綱引兵攻來,鞠義依然按兵不動。直到進入了射程,他一聲令下,一聲炮響,八百gongnu手箭雨齊發。
嚴綱所部躲閃不及,慌忙引兵而退。
鞠義豈能放他?
隻見鞠義縱馬追趕,揮刀砍殺嚴綱。
嚴綱回身抵擋不及,被鞠義一刀斬斬傷,嚴綱大敗。
左右兩軍白馬義從急忙前來救援,卻被顏良、文醜以gongnu手的箭雨所阻,不得已退去。
鞠義擊殺嚴綱,遂揮軍攻上,一直殺到了界橋邊上。
見公孫瓚的大旗插於界橋之上,他縱馬攻來,斬殺執旗官,一刀把帥旗砍了。
公孫瓚見帥旗被砍,急忙回馬朝橋下奔去。
鞠義引軍直衝過橋,殺向後軍,追殺公孫瓚。
公孫瓚疾走,為趙雲所救。
趙雲挺槍攔住鞠義,戰不數合,一槍將鞠義挑下戰馬。
幸虧顏良揮刀趕來,救了他的性命。
顏良與趙雲戰五十餘合,不分勝負,卻見公孫瓚亦引兵馬殺回。
鞠義恐兵力不足,遂請顏良一同引兵退回。
見兵馬多有損傷,趙雲勸說公孫瓚停戰回營。
公孫瓚遂引兵退回大營。
恰逢此時,劉備派遣來的兩名士兵懷揣書信,匆匆趕往磐河。
他們先來到了公孫瓚的大營,把書信交個了公孫瓚。
公孫瓚打開書信看罷多時,歎了口氣,半晌不語。
嚴綱在一旁,小心的問道:“玄德所講何事?”
“他勸我退兵罷戰!”公孫瓚歎了口氣,說道,“玄德信中言道,袁紹以詭計欺詐韓馥,得了冀州。而冀州文武之所以遵從,不過是因為他麾下有猛將顏良、文醜,更是因為他麾下還有一名能征善戰的將領鞠義。他信中還說,天子尚蒙羞於權臣,而你我竟然妄動刀兵、陷百姓於水火,實乃大漢罪人也。是故,勸慰我早日罷兵。”
聽罷,嚴綱言道:“他竟然如此貶低主公,真是……”
“哼!若不是顏良、文醜在袁紹營中,我又何懼他袁本初?劉玄德自以為清高,竟然斥責我妄動刀兵?!”公孫瓚也對劉備信中所講,頗有言辭。
謀士田楷言道:“今袁紹麾下有顏良、文醜、鞠義,非我等所能敵也!既然劉玄德書信中所講,定然有主公退兵的條件!”
公孫瓚點點頭,說道:“劉玄德信中言道,隻要我同意退兵,他便會說服袁紹罷兵。否則,願意出兵,與我同攻袁紹!”
田楷言道:“劉玄德布信天下,言出必行。主公不如退兵十裏,靜觀袁紹動靜。”
“此言甚善!”公孫瓚大喜,從其言,而回贈信使。
兩信使從公孫瓚大營出,直投袁紹營寨。
讀罷信件,袁紹大怒,摔信於案,大聲喝令軍士,下令將信使斬殺。
知此信使乃是劉備所差,顏良、文醜急忙阻攔:“主公,兩國交鋒尚不斬來使。更何況,劉玄德不遠千裏派人送信。若是斬殺了這兩名士兵,豈不是讓天下人恥笑主公?”
沮授在旁也勸道:“信中何事令主公如此動怒?”
見他們阻攔,袁紹厲聲言道:“劉玄德自持清高,竟然在書中斥責我不該暗中謀害公孫越,讓我向公孫瓚交出凶手,然後退兵。還斥責我不顧國家大義,妄動刀兵!他說,若是我依然執迷不悟,便出兵協助公孫伯珪。真是氣煞我也!”
“這?!”沮授看了看田豐、許攸,沉默了下來。
許攸老奸巨猾,看了看袁紹,也沒有說話。
倒是田豐為人耿直,竟是直言說道:“劉玄德麾下兵強馬壯,戰將如雲。更有猛將關羽、張飛、華雄等,能夠與之和平相處最好,不到萬不得已之時,最好不與之為敵!”
聽田豐如此說,沮授趁機言道:“元昊所言不錯。主公,近日公孫瓚又得小將趙子龍,勇武不弱於公驥、不俊。我軍已失鋒銳,再者冀州新定,不如便買劉玄德一個麵子,結個善緣!”
見眾人都這樣說,袁紹心中也擔心冀州,遂從其言,留鞠義陳兵三萬據守界橋。
這方戰事平定,時下諸侯皆已擁兵自立,不受朝廷宣顧。
徐州牧陶謙也被天下動蕩不堪的情形所擾。
一日,他與從事糜竺閑談。
“董卓弄權,天下紛亂。老朽竊取徐州久矣,奈何能力不足,難以自保!不知子仲可以見教?”
“使君何必妄自菲薄呢?”糜竺不知陶謙用意,遂問道。
“哎!”陶謙歎了口氣,說道,“老朽年邁,二子亦無長處。在這亂世之中,若無長處,不如做個庶民,來的安全!是故,老朽生出此念!”
見陶謙推心置腹的這樣說道,糜竺點點頭,言道:“既然使君如此推心置腹,竺便直言。遍觀天下,可稱英豪者,我徐州便有一人!”
“莫非是下邳劉備劉玄德?!”陶謙問道。
“不錯。”糜竺早就在劉備身上投了注,十分看好劉備,“下邳諸縣自黃巾之後,日益富裕,百姓安康,軍兵自強。而玄德麾下戰將十數員,皆是能戰善戰之輩。”
“這我知道。奈何玄德不受,老朽又當如何?”陶謙對劉備推脫之事,十分為難。
糜竺笑著說道:“使君讓與,自當送上門去,在府衙之上,他豈會接受?”
聽此言,陶謙頓悟,遂與糜竺找來馬車,前往下邳。
下邳城中,劉備得知陶謙趕到,匆忙帶著麾下眾人出城迎接。
見陶謙下車,劉備趕緊來到車前迎接:“使君駕到,有失遠迎,還望恕罪!”
“哪裏哪裏!倉促造訪,還望玄德莫要怪罪!”
咦?!
陶使君如此客氣,這是為何?
劉備忽然感覺有些不對。
他小心的陪著陶謙和糜竺進入府衙。
以長幼落座之後,他小心的問道:“使君前來,可有要事吩咐?!”
陶謙看到一旁諸將,微微一笑,說道:“你等不用在此相侯,老朽與玄德有些事情相談。”
劉備立刻領會他的意思,遂使樂隱、陳登、張遼、華雄等人退下,僅留關羽、張飛二人立於身後。
見眾人出去,陶謙這才說道:“今天下紛亂,老朽年邁不堪,難撐徐州大事!自上次一別之後,我思前想後,還是別無它法。是故,還是要請玄德你接下老朽手中的這枚大印!”
說著,他從懷中再次拿出那枚徐州牧的大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