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江湖道

萊納

第二百二十六回 動亂起始

書名:大唐江湖道 作者:萊納 字數:5877

八月下旬,黃山縣縣令王伯湯的一封案卷和折子一起遞到了大理寺。案子的金額很大,設計到數十兩上下的案子,在縣裏算是頂了天的答案。可是在大理寺這種案子多如牛毛不值一提。這一沒有死人二沒有造反,大理寺審核的官員隻是粗粗地看了一眼,金額不小,一個逃犯,僅此而已。而且這種案子沒有新鮮勁,商場的案子最沒有意思了,無非就是誰訛了誰的錢,誰又賣了什麽陳皮爛果子之類的,裘非雖然偷盜了不少東西,但畢竟沒有傷人,更沒有死人。這個時候,隻要稍稍看一下身份就知道這個折子可以壓下去了。

很簡單,隻需要到時候和五虎門管事的人打個交道,就可以拿到白花花的銀子,交上去那不是把錢交給別人了嗎,大理寺也是一層一層盤根錯節的所在。有些案子可以上,有些案子必須上,但是有些案子說白了就是給這些官吏們添福利的,大家早就養成了默契,不算什麽。

一封折子和案卷真的不算什麽,畢竟遞上來的不過就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縣令,從七品下,在長安隨便找一定官帽子都比這個大。而且京官本來就傲氣看不起外派的官員,如果是個實缺還是一方大吏那另說,又或者像王福這樣的人另說,可王伯湯是什麽人,又不是詩詞歌賦統統都寫不出來的人物,沒登過殿試花錢弄了一個縣令,這樣的人京官最看不起。

但是不知道為什麽,第二天,好幾個禦史都上了折子,折子上麵的內容直指這個案子,而且還有杭州、溫州、饒州、蘇州附近好幾個州縣聯名的折子,唯獨沒有宣州。這才是真正的手腕,誰都知道五虎門的總舵在宣州,誰都知道裘非是五虎門的人,現在附近幾個州縣都上了折子,你宣州一州之地的官員卻連一個屁都沒有,這是什麽意思,大家不用腦子也知道。

這不是舉證,而是誅心。宣州是江南的重點,小小的地方卻可以產出無數的鐵礦來,這是大唐的依靠,北麵雖然也有鐵礦但是老李家不敢隨便動,突厥和吐蕃都盯著看,這個時候宣州就更加是重中之重。誰敢動宣州就是動了當朝皇帝的命脈,因為他要做千古第一帝,因為他要開疆拓土,那宣州這個地方就不能亂,必須牢牢地把握在自己的手上。

就在這個當口,言官禦史發動了攻擊,就好像一群蒼蠅叮到了臭雞蛋一樣,一時之間朝堂上麵江南來的奏折如同雪花一般,成為了一種形勢。哪個言官禦史不拿江南來說事,那就是失職。這個時候已經有上頭的人開炮了,還不跟上那就真的是看不清時局,這種人就算現在還在長安混,過段時間也會被踢出去。

於是,皇帝一鬱悶就很不開心,大理寺辦案讓他開始不放心,平日裏麵殺人案報了不少秋決的,可這個案子怎麽就晚了。很多時候皇帝也疑心,誅心就起到了效果。皇帝不是不能容忍江南有一個五虎門,也不是不能容忍大理寺辦案不積極出了叉子。但是他不能容忍的是,一個江湖門派影響如此之大,整個江南為之動搖,尤其是宣州大大小小的官員一個動靜都沒有,工部在宣州的官吏也似乎什麽都不知道。

他們當真什麽都不知道嗎,自然是真的。他們都在宣州,黃山縣這個案子名義上麵也早就判了,他們又怎麽會知道。

大理寺的人不清楚這個案子的重要性,說起來這案子本來就不重要,盜竊案就算再大判下來不過就是杖責八十,連一個發配邊疆都夠不上案子,更加不用報中樞秋決提案勾畫。這種案子有什麽值得大驚小怪的,自然也就沒有上報。

可李治不信,那麽多的奏折說的已經不是同一件事情了,但是目標卻是如出一轍的一指,炮轟江南五虎門在江南經營多年,勢力龐大,甚至可以影響江南大部份地方的官場。這對於皇帝來說不是一件好事,一些走著比較中肯指出了五虎門勢力太大需要壓一壓,實際上這些年好幾個皇帝都在做,不過就是效果不明顯罷了。但是還有一些別的奏折可就是添油加醋的傑作了,這裏麵過將裘彪描述成一個殺人魔王的不在少數,甚至不少讓皇帝看著都觸目驚心。

李治大手一揮,此案無論如何一定要將裘非抓捕歸案,直接罷免了宣州長史,和工部侍郎、軍器監以及國子司業,大大小小在宣州的官員分批入京述職,明顯上是吏部召喚,實際上則是逐一控製。

一切都按照宇文複的計劃在進行,八百裏加急的文書在第三天就送到了黃山和宣州,李治的聖旨加蓋了玉璽,王伯湯接到聖旨的時候還激動了一下,這可是他人生第一次接到聖旨,當年坐上這縣令也不過就是接到了吏部的一紙書信而已。

聖旨大概就是寫了王伯湯乃是忠臣良將,思國恩不據賊寇雲雲,總而言之就是一句話,這個案子必須要辦實了。實際上證物、證人都是現成的早就準備好了,需要隻不過就是讓裘非來過一過堂而已。本來以王伯湯的能耐就是讓他去五虎門分舵提一下都沒這個膽子,別說動不了裘非,說不定還給自己惹一身的騷。但是現在就不同了,腰裏麵揣著聖旨,敢不來那就是抗命,抗的是真正的皇命。

王伯湯將聖旨收入了袖口之中,喜滋滋地搭上了來送聖旨的天官,於是乎召集著下麵的人準備去五虎門黃山分舵走一趟。

“王縣令,急著去幹嘛呢?”

王伯湯一聽到這聲音,就更加開心了。本來底氣還不足,現在就更加足了,這可是宣州的別家,從四品下的官員。而且聽聞以後將是宣州刺史的後備,在宣州能耐大的出奇,甚至現在的宣州刺史已然有一些被他架空的意思。

“原來是楊別駕,王某正想拿著聖旨去黃山分舵把裘非那賊子給抓回來。”

“難道王縣令不知道,裘非已經去了宣州了嗎?”

“什麽?那賊子去了宣州?”

王伯湯一臉的驚訝,實際上他並沒有關注這件事情,裘非去了哪裏他沒有過問。隻不過現在這事情麻煩了一些,去黃山分舵拿著聖旨要人,這事不難王伯湯敢做,要是做成了升官發財指日可待,王伯湯不熱愛功名,但是眼下有這麽好的機會,他是不會放棄的。可要他跨國州縣去宣州,那便是越級辦案,於法理不合。即便有聖旨,他也隻能按照規矩辦事,聖旨上麵可沒有給他僭越的權力,按道理他需要上報宣州刺史,然後等候上州刺史的命令。

但是這檔口楊別家提了出來,難道是希望把這份功勞給搶了去,王伯湯心裏一驚,這些天楊超一直在黃山不曾離開,莫非就是盯上了這件事情,王伯湯也不是不知趣,如果楊超要給他拿去也不是不可以,不過就是楊超吃肉他在後麵跟著喝點湯,也沒什麽。

“那要不這案子下官交給別駕大人?這五虎門在宣州是燙手的山芋,王某人心裏沒底……”

王伯湯的話語有些慫,也正常。不過楊超卻是笑了笑,似乎知道這小子很上道,很識大體。

但是很快他就讓王伯湯大吃一驚。

“王縣令這是什麽話,這案子乃是當今聖上出了聖旨給你的,我楊某人區區一個宣州別駕從事怎麽可能和王兄來搶這個功勞。這宣州,王兄去的,而且非你不可,必須得是你親自去才行。”

“那楊別駕陪著我王某一起走一趟?”

王伯湯吃不準楊超的意思,但願在宣州那是楊超的地盤,更是五虎門的地盤,一到聖旨讓他不那麽的放心。

“非也,這一趟王兄去的,而且王兄隻能帶你下麵的官差去,宣州方麵一兵一卒都不會出。”

“什麽?楊別駕這玩笑開大了,沒有宣州刺史的批文,我王某也不敢隨便去宣州抓人啊,而且就算有聖旨那五虎門是何等的強勢,他們又怎麽會聽我的話。”

王伯湯一副羊入虎口的態勢,畢竟這事風險太大,他心裏是真沒底。不過轉眼楊別駕就從懷裏掏出一封書信來,上麵是改了宣州別駕官印的批文書信。

“這批文隻有楊別駕的官印,沒有……”

王伯湯很機警,楊超的官是比他大,在宣州也幾乎是土皇帝手握實權,但畢竟他的印章不是宣州刺史,法理不合。

“王兄放心,今日天官給宣州的聖旨也應該送到了,不出意外應該是直接宣宣州刺史和長史進京去吏部的,到時候老子就是宣州的代理,這印章自然有效。王兄隻管去宣州就是了,不過麽……”

楊超撇了撇嘴,笑了笑。

“不過麽,這次王兄去宣州,不要拿聖旨出來,也不要提聖旨,隻說案子已經判定,要將賊人裘非抓捕歸案就是了。到時候王兄的態度一定要硬,一定要咬死裘非,不管五虎門是什麽態度,王兄一定不能退讓。”

王伯湯長大了嘴,這不是讓他去抓捕賊人,而是要他去作死,去宣州找五虎門作死。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