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玩大宗師

念心蟲

第121章 葫蘆娃!

書名:文玩大宗師 作者:念心蟲 字數:6684

“三位專家,今天咱們熱心觀眾都是帶著任務來的,需要你們幫著掌掌眼,都說說吧?”

張揚分別讓三個玩家說出要求,在錄節目過程中有選擇目標,一路找一路介紹,節目有看點。

“專家好,我是老李,喜歡文玩好多年,最喜歡核桃和葫蘆,盤著有成就感。今天我是想來淘個性價比高的葫蘆,家裏有隻蟈蟈,給它按個家。”

曹明笑道:“那您的意思是要淘個鳴具了?裝蟈蟈?得咧,心裏有數。”

“專家好,我家老人過壽,做女兒的想送一個好點葫蘆,觀賞性強,要是能再配上隻鳴蟲更好,您們幫著看看。”

“我要求最簡單,就是跟著專家淘寶撿漏!要是能淘到草裏金最好!”

吳世襄看了最青年觀眾一眼,笑道:“一看這位就是行家,不過心夠貪的,草裏金?要是有這種寶貝,我們幾個先拿走嘍!”

大家哈哈大笑,氣氛熱烈起來,玩的就是個高興。逛市場為了就是淘寶撿便宜,低價買到好東西最好。不過商家也是利用這種不健康心理,做假欺騙玩家,反正一句話:買的沒有賣的精,便宜沒好貨,好貨不便宜!

“今天咱們就一台攝像機,隻能一起拍攝,要不這樣,所有人一起逛,遇見自己喜歡的就讓三位嘉賓點評一下,合適就拿下,不行就繼續。”

大家沒有意見,一行人開始逛,現在正是玩葫蘆鳴蟲季節,好多商戶門口都有攤子,大大小小葫蘆一大堆,眼花繚亂。

“老李,你要找裝蟈蟈的葫蘆,那目標範圍小不少,鳴蟲一般就幾種,不同種類鳴蟲有不同的生活習性,因而盛裝和蓄養鳴蟲用的葫蘆就有不同的特征。可以蓄養的鳴蟲主要是緣枝類和穴居類,如蟈蟈和蟋蟀。”

曹明經常做節目,知道不能浪費時間,所以邊走邊介紹。因為好多觀眾都是新玩家,剛入門不太懂,所以借著機會多普及知識。

“緣枝類鳴蟲在自然生存環境條件下,比如蟈蟈,要高離地麵,依照其生活習性,盛裝這類鳴蟲的葫蘆,要有足夠大的空間,裏麵空,葫蘆重心偏上,不放土底,以利於鳴蟲空中生活。葫蘆的大小可以因鳴蟲的大小而異,一般用“扁圓葫蘆”。”

“穴居類鳴蟲因終生離不開土壤,比如蟋蟀,為適合其生存,所用葫蘆都得有土底。葫蘆重心偏下,底部空間較大,以利於此類鳴蟲地下生活,在選擇葫蘆時要注意這一問題。”

吳世襄暗自邊聽邊學習,葫蘆他懂一些,但不太精通,曹明是高手,能偷師自然不能放過。

“蓄養蟈蟈的葫蘆一般用“扁圓葫蘆”,開口處安裝體質極輕、有孔的瓢蓋,便於聲音的傳出。”於鴻飛也插話道,上節目就是為了增加曝光率,能多說最好。

“曹老師,您看這些葫蘆如何?”

走到一個攤位前,老李站住,開始挑選葫蘆,所有人都看著,看有好的沒?

“選葫蘆有幾個秘訣,我今天交給大家”曹明也不藏私,分享經驗給觀眾道:“好首先葫蘆要幹透、型好、芯正。上手要有墜手的感覺,葫蘆越重密度越高,所以葫蘆的生長期要長。”

“然後葫蘆上手撮一下應當有圓潤光滑的手感。,畢竟要在手裏盤,手感很重要。老話講究,裏子要糠,有厚度,跟海綿墊似的有彈性,行話叫瓷皮糠裏才好。”

曹明一邊說,一邊拿起一個葫蘆比劃著,大家紛紛學習經驗。

“葫蘆的皮色應當幹淨,必須沒有一點瑕疵,要像水一樣幹淨,行話叫一汪水。那些皮色慘白的葫蘆千萬不能要,因為葫蘆肯定用藥水浸泡過,您買回去幾天就要花皮,盤一輩子也不出彩!”

“最後要拿起葫蘆用鼻子問一下裏子和外皮的味道,沒有動過手腳的葫蘆應該發出濃鬱自然的葫蘆香味。如葫蘆裏子和外皮有刺鼻的味道或者一點味道也沒有的,這表明葫蘆本身已經做過手腳,堅決不要!”

成熟的葫蘆去皮風幹後呈淡黃色,托在掌中有果實沉甸感,稍用力搖動有清脆的葫蘆籽撞擊葫蘆內壁發出的清脆“嘩嘩”聲,屬上佳葫蘆。

隨著時間的流逝顏色逐漸成暗黃色,長時間日照顏色會逐漸成褐紫色,在加上收藏者長期用手賞玩,葫蘆表麵會有一層自然包漿,更顯晶瑩光潔。

“葫蘆本身經過長期的把玩以後,本身的色澤會逐漸由黃變紅、由紅轉紫,光亮潤澤。這種顏色葫蘆的價值必然遠遠高於一般葫蘆。因此有的商家為了逐利的需要,作舊現象隨之而生,有人想知道做舊方法嗎?”

於鴻飛故作高深,挑起玩家興趣,吳世襄撇撇嘴,和曹明對視一眼,暗笑這個老家夥挺喜歡上鏡的。

看見玩家一臉期待樣子,於鴻飛滿意道:“最簡單的是日照塗油法,將葫蘆置於陽光之下,均勻地暴曬一段時間以後,在用質地細密的布料蘸上幹淨的核桃油均勻塗於葫蘆的表麵。兩個過程交替進行,就可以極大地加快葫蘆變色的過程,不過要想達到那種古色古香的境界還是需要經過1到2年左右的時間方可。”

“更快的是沸水煮色法,將葫蘆放到濃紅茶水、中藥兒茶水或者紅木末水之中煮或高溫浸泡一段時間以後使色彩浸入葫蘆的表皮之內。”

“最缺德還是高溫油炸法,將葫蘆完全浸入高溫的食用油之中,經過一段時間後葫蘆就會變顏色,顯得古色古香了。”

老李剛才接話問:“那我們怎麽分辨?特別是第一種,看不出來怎麽辦?”

“不管如何作舊,我們依然有辦法將其與真正自然變色的葫蘆給區分開來。首先從顏色上看人工作舊的葫蘆可能在色度上酷似自然變色的葫蘆,但卻沒有內斂的光暈,表麵的那層浮光皮生硬無比,很容易鑒別。”

“其次看葫蘆的內壁,自然變色的葫蘆顯得比較陳舊,特別是蟲具,葫蘆的內壁一般會是灰黑色,並經常有蟲蛀的痕跡。而人工作舊的葫蘆則不然,其內壁的顏色多與外壁的色澤相同,並有侵染之相。”

“最後從葫蘆各部位的著色程dù來看,自然變色的葫蘆各部位色澤不完全一致,一般是把玩、觸摸越多的地方色澤越深,反之則越淺。”

“以範製葫蘆為例其陽文凸起的部位,由於經常受到摩擦後,色澤較其他部位深的多。而人工著色的葫蘆在這方麵則截然相反。盤玩摩擦越多的地方會掉色而變淺,反到是凹陷之處色澤更深。”

吳世襄點點頭,不說別的,這個於鴻飛還是有點底蘊,這些鑒別經驗一般人真總結不出來。現在市場很浮躁,有包漿的文玩價格很高,不少無良商家就想盡辦法做舊,但萬變不離其宗,隻要玩家心態放平和,不貪小便宜,多鑒別學習,假的畢竟真不了。

“您看我這個葫蘆怎麽樣?”最年輕的小張忍不住,掏出一個自己盤的葫蘆,讓大家掌掌眼。

“咦,不錯啊!”曹明接過來,仔細看了道:“有年頭了吧?皮色深紅,均勻光亮,形狀也周正,沒有一點黑斑、陰皮和疤,標準一汪水!”

小張自傲道:“不離手快兩年了,平時就是一手核桃,一手葫蘆。我女朋友天天說我盤它們的時間比盤她時間長多嘍!”

大家哄堂大笑,這點所有玩家都深有體會,手不夠用!寶貝太多,隻有兩隻手,每天盤了這個,又想盤那個,恨不得變成千手觀音才好!

“小張的葫蘆真不錯,包漿漂亮,是怎麽盤的?”老李一臉羨慕,好奇問。

“你說說吧,我們聽聽,介紹一下經驗。”吳世襄鼓勵小張,玩家各自有心得經驗,有的很有用,值得推薦。

小張一看要麵對攝影機,有些激動道:“也沒什麽經驗,開始也亂玩,不是花皮就是顏色不均勻。後來慢慢有經驗,我覺得開始盤首先要上瓷,也就是用布盤,把葫蘆表皮盤的光滑密實,和瓷器一樣。”

“個人推薦先用纖維較粗的布再用較細的布,其實也和拋光一個道理。千萬記得打到差不多就可以停手了,接下來的任務給手來完成。打瓷打過頭把葫蘆表皮的那層盤掉,裏麵的出不了瓷的,那就廢了。”

“瓷出了後用手開始盤,新盤的葫蘆別上油,其實也和盤核一個道理。葫蘆不像竹子那麽密實均勻,可以很好地吸收油。盤時手要幹淨這個就不多說了,有些人說什麽一天不超過10次,每次不超過5分鍾,我看沒這必要,一開始少盤會逐步加強就可以,主要防止盤花,這期間比較隨意。”

小張越說越順嘴:“如果比較頻繁的盤的話1年多到2年就可以有層淺淺的包漿。這時候如果盤的好的話基本葫蘆就定型了。出了包漿的葫蘆可以偶爾上油盤,這樣可以防止葫蘆老了後纖維水分流失變脆。”

“個人推薦橄欖油,比較稀釋的那種,超市都有賣,護膚的。這個油有揮發性,盤出的葫蘆不會發粘。不過覺得還是要少上油。而且個人習慣用油上了一遍後用眼鏡布擦淨。小心點是不會花的。這樣日積月累,一把好葫蘆就出來了。”

曹明點點頭,笑道:“你小子挺有經驗,不錯,頭頭是道,我要是玩也就是這個水平。”

“我補充一點!”吳世襄接話道:“葫蘆一定要注意防潮防蟲。很多人放花椒,我個人喜歡在裏麵放一塊小樟木。花椒放久了味道很難祛除。有個小竅門,用咖啡豆磨的粉,煮完後晾幹,餐巾紙包起放在裏麵,可以比較好地吸掉味道。”

這種節目形式效果很好,玩家提出問題都有代表性,專家有些心得也珍貴,互相一交流,經驗共享,都能進步。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