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康雪

禦炎

三百一十八 回家(一)

書名:靖康雪 作者:禦炎 字數:5509

離家越近,就越是想念的厲害,數年沒有見麵的家人,在嶽翻的心中無數倍的放大,雖然他知道家人已經知道自己沒有死的消息,但是,這些時日,他們是如何過日子的,過得怎樣,舒不舒服,好不好,有沒有被什麽人欺淩等等,這些都讓嶽翻感到擔憂,毫無理由的擔憂。

嶽翻和嶽飛都沒有選擇提前告知家人他們要回來的消息,他們都想知道家人真正的日子過得怎樣,是不是還好,是不是有所隱瞞,所以他們很默契的選擇了偷偷回家,看到最真實的情況。

嶽飛還好,嶽飛常常給家人寫信,報平安,但是嶽翻除了一封信之後,也就沒有寫過親筆信,隻是嶽飛在寫給家人的心裏麵報過喜,把嶽翻成了大英雄的事情告訴了家人,也不知道家裏人是如何的喜悅。

隻是……

“六郎,父親的回信裏,從未提起到金芝和孩子,為兄擔心……”嶽飛有這樣的憂慮,而嶽翻卻沒有過多的在意:“兄長,我能感覺到金芝好好兒的活著,也能感受到孩子們的存在,我很確信,他們都好好兒的活著。”

嶽翻自己都不知道自己為什麽會有這樣的感覺,或許是心有靈犀一點通,或許是奇怪的心靈感應,他真的覺得,那種感覺,從未消失過。

和翠翠的那一次,完全不同,那種突然之間的空洞感,嶽翻一輩子也忘不掉。

過了長江,看到了一路上的重建景象,人們都在為了未來的生活而奮鬥著。大宋把金人給打敗了,還收複了燕雲十六州。這就是大宋即將崛起的信號,是好日子即將來臨的信號。農夫們重新回到自己的土地上耕田種地,上人們重新拿著官府補償的錢財做起了生意,一切都在恢複著。

靖康之禍和後來的燕雲圈地事件,使得大宋徽宗時代的豪門士族損失慘重,一大批人被砍頭流放,沒收家產,收繳土地劃歸國有,同時金兵南下還會掉了大量的寺廟和道觀,大量僧人和道士流亡。死的死,逃的逃,使得大宋本來非常缺乏的土地一下子變得極為寬裕,那些占據大量土地的豪強和院廟倒下之後,土地就成了無主土地,燕雲圈地事件爆發之後,更是成片成片的土地被收歸國有。

趙桓手上有了充分的土地,他心裏就不慌,早在應天府時代。他就不斷的下命令丈量土地,清查全國耕地,然後按照規矩分配土地給活下來的農民耕種,免除多少多少的稅收。以最快的速度恢複生產。

當然也發生過道士和和尚跑到應天府想要要回自己的寺院還有土地財產的事情,結果被惱怒中的趙桓一頓痛打勒令還俗,然後在全國範圍內展開抑製佛道的行動――他可忘不掉那個道家騙子郭京的事情。郭京已經在江西境內落網,和其黨羽共二十七人。被趙桓下令車裂,以儆效尤。

僧人和道士若要出家。沒有朝廷頒發得度牒絕對不可以,而度牒發放權牢牢掌握在朝廷手裏,嚴格限製數量,借此控製出家人的數量,趙桓進一步下令道觀和佛寺的稅收政策,稅率是農稅的兩倍,不得拖延,拖延一個月,立刻關閉道觀和寺廟,勒令還俗。

國家如此艱難,怎能容忍那些道家佛家的騙子們繼續逍遙快活!

一切,都在朝著好的地方發展著。

一路看著,一路南下,嶽翻終於進入了吉州境內,向吉州的新嶽家莊子前進著,當初,就是在這裏,最初的希望綻放開來了。

吉虔二州已經不再是當初的人間地獄了,根據一路上不斷的打聽,嶽翻很驚訝地得知目前的吉州知州居然是方浩,當初北上的時候,嶽翻知道自己必死,所以沒讓方浩北上,把他關在了房裏不讓他出來,之後的事情,嶽翻就不知道了,他隻是囑咐方浩保護好自己的家人,把自己的家人托付給方浩了。

後來黃河最後一戰之前,嶽翻把宋江趕回了吉州,也將家人拜托給了做了自己三年管家的宋江,所以宋江也應該在保護著嶽翻的家人,其他的,除了最早留下來的李逵帶領的數百人的衛隊,嶽翻就什麽也不知道了,方浩到底是為什麽成為知州的,以及自己的家人究竟如何,嶽翻完全不知道其中的原委。

但是就嶽翻所知,吉州和虔州是目前江南最著名的兩個州,也是最安定繁華富裕的兩個州,曾經的江南南路是在整個靖康二年三年間出力最大的路,趙桓最早抵達應天府下令各路勤王的時候,就是吉虔二州最先響應,以最快的速度派出一批精銳兵馬抵達了應天,然後在嶽翻舊部的率領下穩住了局勢。

然後又是吉虔二州拿出了數年的倉儲錢糧上繳國庫,讓一窮二白的趙桓政府度過了最初艱難的日子,可以說趙桓政府在最初艱難的時間裏能夠站穩腳跟沒有崩潰,吉虔二州出力甚多,而這一切,都要源自於嶽翻在吉虔二州的鑄無射變法,使得吉虔二州一改混亂氣象,成為安定的地區。

此後吉虔二州的經濟開始發展,並且成為江南最安定的兩個州,最混亂的時刻,吉虔二州都保持了穩定,吉州軍剩下來的精銳們四出,穩定局勢,沒讓趁亂蜂起的盜匪占到便宜,當初威名赫赫的鎮南軍餘威仍在,盜匪遂不敢靠近吉虔二州的轄境,因為這樣的功勞,吉虔二州被皇帝趙桓提升為上州,和蘇杭是同樣的地位。

他們都記得嶽翻還在這裏的時候,大家的日子是怎樣的,所以,不允許任何人破壞這樣的局麵,原本嶽翻就是想把吉虔二州打造為亂世桃花源的,現在真的起到了這樣的作用,吉虔二州的地勢易守難攻,本身就不太好圖謀,吉州軍都是本地人,熟門熟路的,自然更能保持安定。

最重要的是,以嶽家莊子存在的地區為中心,大家把整個吉虔二州地區的一潭死水盤活了,吉虔二州的山地經濟得到很好的發展,嶽翻帶著大家上山找野味,找山珍,找各種可以換錢的東西,並且親自出麵與各大商家協商談論,為本地出產的這些他稱之為“特產”的東西打開銷路,為本地培植了一批珍貴的商家,使得本地的經濟逐漸發展。

大宋的富裕不是靠農業發展起來的,靠的就是商業,大宋的商業稅收比農稅還要高,所以商業異常發達,社會上也並沒有濃厚的歧視商人的氛圍,商人的環境較為寬鬆,所以嶽翻這樣的官員親自出麵召集江南大商人們會談,也不是很奇怪的事情,隻是嶽翻三元狀元郎的身份比較顯赫,鎮南軍赫赫威名也挺響亮,所以那個時候大商人們都覺得非常榮幸,再一看吉虔二州的特產山珍野味的確優良,也很有銷路,於是,這個項目就談成了。

嶽翻談成了這筆業務,就等於幫吉虔二州鋪了路,所以如今吉虔二州車水馬龍的模樣,讓嶽翻極為欣慰,他覺得自己的努力沒有白費,方浩也是按照嶽翻的辦法在治理吉虔二州,使得百餘年沒有任何發展的吉虔二州第一次接觸到了文明世界。

行走在路上,嶽翻就能感受到這裏的蓬勃生機,靖康之禍似乎沒有影響到這裏,反而使得更多的人口湧入吉虔二州尋求擁有強大戰鬥力的鎮南軍的庇護,生怕受到生命傷害,現在一切都進入了安穩的境地,他們也不願走了,吉虔二州有很多山地沒有開發,需要人手去從事這些職業,隻要有點力氣有點身手,不愁沒飯吃。

這些靠著山珍野味討生活的人們,也被人們稱呼為“山人”。

而現在,嶽翻和嶽飛一行人就在一個路邊茶攤上和一些正在休息的山人聊天,一個喜歡說話的上了年紀的山人頭頭很願意向打聽消息的嶽翻說一些吉虔二州的事情:“老頭子是在這裏活了大半輩子了,前麵幾十年都是活到狗身上去了,雖然沒幹傷天害理的勾當,但是也絕對不是什麽好人,當然了,現在也不是什麽好東西,哈哈哈哈……”

爽朗的老人家一陣大笑,手下的山人們也哈哈大笑起來,接著,老人家說道:“然後啊,嶽家郎君就來了,狀元郎,天上文曲星下凡啊,他這一來,咱們吉虔二州這百多年的混亂日子可就到了頭,那個大銅鍾啊,上麵寫的什麽,老頭子看不懂,但是那約法十章,老頭子是記得清清楚楚倒背如流,家裏的婆娘和娃兒也都清清楚楚。

當時啊,嶽郎派了很多人下來給咱們講這些律法的道理,然後告訴咱們,以前的一切,都不追究了,但是從現在開始,誰違反這十條規矩,誰就要受罰,嘿嘿,老頭子當時不信邪,犯了一次事兒,當街打人,被官差當街揍了一頓屁股,一個月沒臉出去見人……哈哈哈哈!”(未完待續。)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