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大人所言甚是,隻是下官仍是……”楊文旭神情無比糾結無奈地看著葉子皓,可不敢由著他來。
“楊大人,你擔心有何用?眼下你戶部司庫的大人,還有宮裏來的司庫監公公,還有坊間有名的行家都在。”
“這哪樣東西賣什麽價,年份、成份、成本,這也不是你我三言兩語就可以定下的,先聽行家怎麽說好嗎。”
葉子皓嗬嗬一笑,說得還很客氣,隻是楊文旭哪敢大意?神色間仍是一派凝重。
到是嶽鬆和田朝陽互望了一眼,雙雙行禮便退到一旁,不再說什麽了。
楊文旭見幫手沒了,也隻得咬牙站在一旁,沉著臉色擔憂地瞄向庫房那邊。
不同的物件品類分了幾個庫房存放,這院子裏全是庫房,隻有門房這裏才有個小廳,可以用來給人稍坐。
東方堯和東方昕宇悠閑淡定地端著茶杯,並沒有直接參與到葉子皓與楊文旭的“交流”。
最後以楊文旭閉了嘴,才讓廳上安靜下來。
隻不過這樣的氣氛並未維持多久,就聽葉子皓的聲音又響起來。
葉子皓終於將茶杯放下,抬起眼一臉詫異地看向楊文旭。
“楊尚書不忙嗎?”
“……”楊文旭正思索著應對的辦法,猛然聽見葉子皓這一問,差點一口老血噴出來。
他看了葉子皓一眼,攏在袖中的手下意識地捏起了拳頭,半晌才沉聲道:“殿下在此,我豈能……”
“那請問楊尚書,你杵在這裏可是能幹活?還是能幫上什麽忙?殿下這幾天都會在戶部,你是打算每天就這樣杵在這裏?”
“……”楊文旭的呼吸猛地重了起來,一張老臉漲得通紅,張了嘴卻發不出聲音,最後也隻能用力呼吸了幾下。
看他這般狼狽,就連另一邊站著的嶽鬆都露出了同情神色。
他從來沒想到應該是意氣風發的楊文旭,竟然會落到這局麵,堂堂正二品竟讓一個從三品懟到老臉丟盡的地步。
田朝陽在一旁也是心生驚駭地看了葉子皓一眼,突然上前朝東方堯與東方昕宇一一施禮。
“既如此,下官們就自去處理戶部事務了,殿下與世子若有什麽吩咐,但請差人來通知一聲。”
田朝陽識趣撤退。
嶽鬆也連忙行禮跟著退下。
田朝陽剛才一聲“下官們”也驚醒了嶽鬆,此時哪裏是他們內鬥的時候,互相扶持一把共度難關才是真的。
他們撤退了,楊文旭再是羞惱,也知道此時不是爭辯的時候,也連忙說了一聲“老臣慚愧”,就趕緊跟著走了。
“子皓懟人的本事可真是……讓人大開眼界。”東方昕宇看著三個戶部大員就這般灰溜溜跑了,有些哭笑不得地搖了搖頭。
官與官之間的那點明爭暗鬥、爾虞我詐,他身為祁王世子,也是從小看到大的,但眼下所見卻有些超乎他的眼界了。
沒想到這種鬥,也是可以鬥到明麵兒上的,還鬥得這麽理直氣壯,不,是氣死人不償命。
“隻可惜……讓他們三人有了危機感,感情到是好了不少。”葉子皓卻低聲說了一句,臉色神色有些複雜。
“是要一致對……咱們吧。”東方昕宇目光一轉,將那一致對外的話改了口。
他們三人此時坐在這裏,清算著戶部的庫存,可不就是外人?
“相比讓他們杵在這裏,趕走確實是明智之舉。”這時,東方堯卻微微一笑,並不怕那三個臣子此時攪到一塊兒去。
他讓人重新換了熱茶過來,才又看向葉子皓。
“也不用擔心他們走到一塊兒,他們同在一個衙門,團結互助本來就是他們應該做的,但利益使然,他們也不可能真正同心。”
所以,不管戶部團不團結,都不會對眼下正在進行的事情,有半分影響。
更何況葉子皓的策略裏,進度是很快的,快到不給人應對的機會。
中午了,那邊清點還未結束,葉子皓起身過去詢問了一下進度。
知道大件已估了一半,家具物件好估價,就是那些古董、古玩、字畫,行家們的意思是重中之重,要更加慎重。
好在他們也精明,給經營首飾、飾物居多而古董古玩字畫少的鋪子如錦風閣劉掌櫃、明珠閣陸管事、工部匠造司方大人在後期單獨分開,去估價那些首飾、小件兒。
而萬寶齋的胡掌庫、禦工坊的李管事、福寶軒的邵當家與宮裏司庫監王公公,都是見古董珍玩多的行家,就由他們來給剩下的重中之重,來慢慢估價。
這樣也沒那麽耽擱時間了。
葉子皓回來向東方堯和東方昕宇稟報了進度和現在的情況,便詢問地道:“下午就由世子在此守著,我陪太子殿下去趟太學?”
“也好,雨停了好辦事。”東方堯聽了立刻應允,笑道。
一連下了這麽多天的雨,因為下雨引來災情,因為災情如何安置的問題而引發了戶部死物隱患的問題。
這一係列的問題一件接一件,到如今他都不知要如何評價才好,但又慶幸,幸虧被人指出了這個問題,才能早早來解決。
若真到了需要用錢而國庫卻隻餘一堆死物時,才是禍國之患。
昨晚他去宮中找父皇商議此事,父皇說了一句話引來他心中的震動。
父皇說,葉駙馬是我們東黎的福臣。
能臣能辦事,福臣除了辦事,更能聚福。
中午,東方堯直接讓宮裏送來幾抬席麵,請了在庫房裏忙了大半天的人一起吃飯。
這些人雖掌一鋪一坊或一處的話語權,但何曾與儲君皇室如此親近?他們是被祁王世子找來辦差的,卻沒想到能與堂堂太子殿下一起吃飯。
雖然不同席,但在屋簷下坐著,隔著一座小院,而且太子殿下還過來敬了一杯酒,可讓他們受寵若驚。
不過下午要接著辦差,也沒人敢多喝,也就是三兩杯就匆匆放下了酒杯,加緊吃飯,心裏暖呼呼的,仿佛受了聖寵一般。
飯後,葉子皓與東方堯也沒多留,就出發去了太學。
按照計劃,接下來需要用到大批人手,雖然有禁軍可調,也有許多衙門可以分配人手,但葉子皓認為,最合適的還是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