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也有人沒有視而不見。
當初的李探花請了大總管入府喝了杯茶,詢問了一些青華州的情況和葉子皓為官是否順利等瑣事。
鄭哲煜則是直接請大總管吃了一頓飯,仔細詢問了葉家與周家的情況。
葉子皓私下也準備了一點酒,這時候,李探花與鄭哲煜自然就各得了一桶。
當時鄭哲煜父子皆是感慨,直言還以為今年喝不到了呢,沒想到還有機會,一時之間都很想念當初在靖陽的日子。
正月初八,宮裏終於傳了旨意,稱讚了葉子皓送葡萄酒的美意,也誇了酒好。
之後又賞黃金百錠、文房四寶百份、東南進貢的綾羅綢緞百匹、玉桌屏兩對、玉如意十二柄、名畫名帖若幹。
禦賜到也大方,一時又讓大總管所住的客棧熱鬧了一回,都知道與葉狀元有關,自然話題也會擱在一起議論,市井百姓說起當初那個葉狀元也是感慨頗多的。
關於青華州的一些事情,在京城裏也有不少傳聞,都讚葉狀元不隻是會讀書,為民造福也是主意多多、行事穩妥。
而歐陽不忌代主領受了禦賜之物後,也代主給了宣旨太監一個大紅包,之後一邊張羅回程事宜、一邊就立刻寫信先傳回來。
而在等待的那些日子他也沒閑著,進了一批冬茶,又聯係了幾處茶莊訂下千斤春茶,就等三月來收貨。
南下時他們直奔京城,一路都小心照顧著那些葡萄酒,如今回去時帶著禦賜之物也有各種不方便。
加之又帶了貨,也就沒有繞路走,依然走在既定的路線上,經過滄南縣珍珠鎮時,又讓來過的府衛和夥計領著,去進了一批海貨。
不過年前風大浪大,銀光村到是沒有攢下什麽貨,但銀光村民風淳樸,村長知道是熟客,便帶著他們走了好幾個漁村,幫他們把了質量關,又進了一批貨。
南下時的五十輛馬車,北上時帶著禦賜之物、京城特產、南方茶葉、海產,到也足夠了。
歐陽不忌並未添置馬車,就是他自己也是騎馬而行,馬上跨刀,一路小心謹慎地護衛著車隊前行。
好在年後隻南方下了兩場雨,越往北走,隻有冷風嗖嗖,到也不見雨雪,這路還是好走的。
現在,葉子皓收到的便是歐陽不忌出發前的那封信,知道了皇上的意思,隻是感謝他送了還不錯的葡萄酒,但也僅此而已,沒有別的想法。
知道皇商無望,葉青凰先就歇了那心思,葉子皓心裏還有些懊惱,但也隻是嗤笑一聲,也就不再理會了。
年前哥哥親自來找他們,除了看妹妹、看外甥,自然也是為葡萄酒而來。
葉青凰心中清楚,自然就把做法都給了哥哥,當時心中還有些忐忑,若是他們做了皇商,會不會影響生意。
而現在自然是鬆了一口氣,葉子皓心裏卻更是感慨,還是另一邊的皇上有遠見,立刻就嗅到了商機呀。
既然另一邊把握住了機會,就注定要讓另一邊大賺一筆、充實另一邊的國庫了。
想到這結果,身為東黎臣子的葉子皓,一時之間心情還真是複雜難言。
元宵夜裏,他們在雲來酒樓觀燈時,胡掌櫃就當著眾人麵兒求見葉子皓,說他們也想跟著種點葡萄,隻是起意太晚沒能準備葡萄藤,想找大人買一些。
葉子皓與葉青凰相視一眼,便答應了,第二天,就讓陳飛把自家儲備的葡萄藤讓了一半出來。
當時陳飛還很驚訝,自是不願意的。
但葉子皓卻說,如今有府學與十二座縣學跟著種,他們哪裏差著葡萄了?就算自家一棵不種,到時也能有小幾十萬斤葡萄酒的。
這數目嚇了陳飛一大跳,後來一想也對,當初是他們一家種,如今有十三家跟著種,他們哪裏會缺葡萄?
再說生意要慢慢地一步一步增加,一下就邁那麽大一腳,也怕崴著腳啊。
於是陳飛就答應了,葉青凰又在旁說,反正不缺,不如做個順水人情,隨便算個價就好了。
最後,葉子皓又把府學和縣學的葡萄藤也收了一些過來,湊足兩萬根給了雲來酒樓,算了兩千兩銀子。
陳飛見葡萄藤竟然能賣到兩千兩銀子,自然也是高興的。
畢竟人家買的是葡萄藤,又不是葡萄酒,如何種葡萄也不是他們家的手藝,因此也沒多想,就歡喜地收了銀子。
葉子皓和葉青凰自是不會說穿的。
北辰曦要在北蒼大賣葡萄酒,區區兩萬根葡萄藤又如何夠?他們出的不過是一部分罷了。
隻不過冬天剪藤最好,北辰曦收到葡萄酒時就已是冬天了,一切都來不及,隻能明年再拓展葡萄園。
今年兩萬根也足以種一種了,剩下的就直接從果農、果莊收購葡萄。
而葉青凰和葉子皓也打著同樣的算盤,今年他們不但會大量種植,到時還會去處收購現成的葡萄。
既然東黎不識貨,那就讓北蒼賺錢吧。
到時葡萄酒出來也不怕沒人要,與哥哥說好的價錢,讓他多派些人手出來買就行了。
這酒釀好就會賣出去,賣給誰隻要有明帳,旁人又如何知道其中的微妙?
到時光是明珠閣、雲來酒樓,就可以買下不少,至少他們回去又賣給了誰、有多少存貨,誰又知道?
將葡萄酒皇商一事擱下,葉子皓繼續忙自己的公務。
陳飛和趙沐揚、趙沐秋也忙著種葡萄的事,除了自家田莊,還有府學和各處縣學也早就準備好了,此時磨拳擦掌跟著忙了起來。
軍塾也在加緊建設著,周先生那邊也在整理著青華州所有軍戶,讓人知悉軍塾的事兒,若有意就可先報名登冊。
葉青凰也在府中管理那些人手,檢查少年們讀書、打算盤的情況,官牙也陸續送了兩批護衛進來,都交給了莊明宇和武明揚去把關。
剛滿十八歲的葉青凰,在知道自己真實生辰是正月初八而非正月十五後,這個元宵節,她就沒當生日過了。
現在,她攤開記事冊,開始將南下開鋪的事納入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