嶽翻開始關注外部的一切,開始關注這個真實而又殘酷的世界,開始把自己當作這個世界的一員,當作大宋朝的一員,真真切切的為大宋朝的未來和漢家兒郎的未來考慮,毫無疑問,嶽翻是一個漢人,毫無疑問,也是一個宋人,更毫無疑問的,是一個男人。
華夏文明從巔峰走向衰落,就是從大宋開始,而自己所處的時代,恰恰就是最重要的轉折點,這一年,整個世界都發生了劇烈的震動。
自己可以力挽狂瀾嗎?自己可以改變這一切嗎?張英為什麽那麽信任自己,那樣堅定地相信著自己一定可以改變這一切,那樣堅定地相信著自己可以為黑暗的未來帶來一線曙光,那樣的相信著他做不到的事情自己可以做到……
三郎,我真的值得你這樣信任嗎?
嶽翻抬頭看著滿天繁星,微微的歎了口氣,十萬女真鐵騎,這個時代最強大的戰鬥力,上一個時代的東亞霸主契丹鐵騎已經成為了曆史,接下來的百餘年,女真鐵騎才是霸主,一直到那最為妖孽的蒙古鐵騎的出現,遊牧民族走上了巔峰,華夏文明跌落入了無盡的深淵。
在這個關口,嶽翻可以做到什麽?
我該如何去對抗騎兵?大宋缺少騎兵,全國騎兵加在一起也就五萬之數,數量最多的西軍有三萬騎兵,剩下的兩萬散布在大宋各地,自己手下隻有三百多騎兵,三萬軍隊,隻有三百多騎兵,大宋缺少戰馬到了何種程度,已經不言而喻了,而更要命的是,在這個時代,騎兵完全克製住了步兵,步兵難以和強大的騎兵相抗衡。
軍陣?那是漢族步兵對抗遊牧騎兵的老招數,或許在匈奴時代還有用,但是伴隨著契丹人的崛起,少數民族掌握了冶鐵的方式,他們可以打造重甲騎兵,打造鋼鐵鍛造的騎兵,如同坦克一般的鋼鐵洪流,女真人的拐子馬,宋軍的步兵軍陣在他們麵前是那樣的脆弱,那樣的不堪一擊。
那不是用信念就可以彌補的,如果信念可以彌補一切,抵消一切劣勢,宗澤就不會失敗了,自始至終,漢民族都沒有找到有效對抗騎兵的步兵戰法,戰國時期李牧用來對付匈奴人的戰車陣
已經過時了,宗澤用過,但是很快就失敗了,我們在進步,遊牧民族也在進步,掌握了漢人冶鐵技術和發明創造技術的遊牧民族,很可怕。
戰車是行不通的,最根本的原因,還是兩條腿跑不過四條腿,在瞬息萬變的戰場中,騎兵有著太大的優勢,當年林衝的三千鐵騎就能在十五萬大軍裏麵殺個三進三出,把方臘的步兵軍陣生生搗毀,自己如果拿步兵軍陣去和更強的女真人騎兵對抗,無疑是找死。
而且,很重要的一點是,軍陣是防禦手段,不是進攻手段,你拿來防禦,人家不打你,繞過去,打你的後方,打你的子民,你怎麽辦?還是要分開,還是要和騎兵死磕,還是要被砍得血肉橫飛,然後飲恨沙場。
漢族和遊牧民族的對抗中,長期處於不利的態勢,每個王朝建國初期都會麵臨遊牧民族的侵擾,開國的百戰精銳部隊可以拿來和遊牧民族一戰,但是之後的軍隊戰鬥力和素質整體下滑,漢民族的生活方式和身體素質與遊牧民族之間的差異也使得漢民族的反擊戰爭打起來艱難異常。
就算是嶽飛,也是建立了一支足以和女真人對抗的騎兵部隊,才有了嶽家軍的赫赫威名,嶽飛也不是拿步兵戰勝女真人的,是用騎兵!
嶽翻沒有建造騎兵的基礎,沒有馬,就算有再多的步兵也沒有用,如此一來,留給嶽翻的方法,就隻有一種――遠程打擊。
弓弩,箭矢,以及――火器。
弓弩是宋人在無奈的情況下找到的不是辦法的辦法,宋人的弓弩技術超越了女真人乃至於後來的蒙古人太多,但是值得注意的是,騎兵的速度和弓弩的射程以及弓弩的發射速率,注定了弓弩陣在和騎兵的對抗中占不到什麽便宜,人家一個衝鋒就和你照麵,你還沒有射出幾支箭,就死了。
一個勁兒地提高射程,神臂弓應運而生,西夏人首創的神臂弓在大宋被發揚光大,在對抗遊牧人的戰場上屢立奇功,但是它並不能改變宋軍的劣勢和騎兵的優勢,嶽翻很深刻的認識到,就算全軍裝備了三萬副神臂弓,也難以對抗女真鐵騎,弓弩是被動防禦手段,而不是主動進攻手段。
所以,具體一來,人類發展史告訴嶽翻的步兵克製騎兵的最後手段,就是火器,因為火器,步兵才得以把騎兵掃入了曆史的垃圾堆。
準確的說,是在美國南北戰爭之後,連發槍大行其道之後的火器才能完完全全的克製騎兵,讓騎兵逐漸走出了戰爭舞台,更確切地說,機關槍的發明,把騎兵打入了無底深淵,再也沒有生存的機會,所以,嶽翻知道,自己完全不可能辦到這一點,完全不可能在火器的原始階段發明出成熟的連發槍。
連最原始的火繩槍和火門槍能不能弄出來,都是個問題,就別說其他的了,初步具有威力的燧發槍更是難以企及,沒有連發功能的火槍,仍然不是騎兵的對手,如果可以的話,大明就不會被八旗騎兵打敗,早期的火炮也不能完全克製騎兵,如果可以的話,大明也不會失敗。
而大宋連早期的火炮都沒有,隻有火藥和少數原始的火藥武器,比煙花強不到哪裏,這樣如何還能對付女真騎兵?如何能力挽狂瀾?靠士兵的血肉之軀?那要多少步兵的血肉之軀才能阻止十萬女真騎兵?三十萬四十萬還是五十萬?
大宋,實在是占盡了劣勢!
嶽翻是人,是個正常而又普通的人,他無法玩弄曆史。
更要命的是,時間不多了。
嶽翻整頓軍備的三個月之後,北方情報網初步建立,第一條傳達過來的消息就讓嶽翻大驚失色――徽宗皇帝下令正在節節勝利、眼看著就要滅夏的西軍精銳二十萬停止滅夏戰爭,和黨項人簽訂和約,東調河北戰場,準備以西軍為主力進行第二次北伐,一定要拿下燕雲十六州。
契丹方麵,燕雲兵團統帥耶律大石率領軍隊頑強抵抗女真先頭部隊對居庸關的進攻,連續數十次打退之,但是後方不穩的情況下,耶律大石無法調動更多的軍隊支援居庸關,居庸關岌岌可危,燕地居民大多數對遼國繼續統治燕雲地區表達不信任,似乎有想要內附大宋的想法,以求取宋王朝的庇護,這更加堅定了徽宗皇帝北伐燕雲的決心。
金國方麵的消息不多,也不能算作真實情況,隻是說金人的軍隊數量大增之後,有了些內部摩擦問題和糧草不足的問題,漢人契丹人奚人等民族組成的混合仆從軍對此意見不小,鬧起了內亂,女真皇帝完顏阿骨打頭痛不已,正準備暫時休戰以整頓內部問題。
契丹正牌皇帝天祚帝耶律延禧下落不明,女真方麵對此也很上心,遼國燕雲軍擁戴的天錫皇帝耶律淳病死,耶律淳下令迎奉天祚帝的第五子為新的契丹皇帝,以試圖平息極有可能到來的天祚帝的憤怒。
宣和五年的七月,燕雲地區,成為了整個世界的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