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她是跟著陽宗海而行,這下腳步一滑,身形一折,到附近的亭軒上岸。
好在這周邊的亭軒是回廊,長長蜒蜒,她可以就近上岸。
可就在她轉行之際,隻聽“嗤”的一聲,一物擊來,這破空之聲非常細小,若非於承珠從小練習金花暗器,受過相應的訓練,她幾乎聽不出來。
於承珠以為是梅花針之類的暗器,誰知道竟然是一塊石頭丟擲過來,於承珠看得正切,那石頭就從陽宗海入內的亭軒裏被投擲出來。
月光皎潔,耿耿星河,於承珠又是耳聰目明,可如非親眼所見,根本難以想象,一塊石頭發出來的聲音竟然是梅花針一樣,太令人匪夷所思。
於承珠驚疑未定,卻見那石頭往自己腳上的“申脈穴”砸來,難得黑暗中那人竟然認穴認得這麽準。
“他一定不是陽宗海!”於承珠第一個念頭就是這個。
她見過陽宗海的能耐,以他的功力,那是發不出石頭宛如梅花針破空的聲響,這該有何等舉重若輕的火候,假如陽宗海有這等本事,剛才就不會那麽狼狽不堪了。
於承珠心念未已,那石頭已到腳邊,她人在空中,又要提氣運起輕功,根本避無可避。
不過她到底是張丹楓的弟子,處變不驚,急中生智,左腳本來是邁開的,現在往右腳背上一踩,她借自己的力躍起,繼續往前竄去。
同時右腳也沒閑著,腳尖一伸,正搭在那塊石頭上,再一勾,把石頭往後移,腳心一踏,隨後一蹬,那石頭等於助她一臂之力,把她送得離岸上越來越近。
誰知道她想得很美,殊不知那石頭被她一蹬之後,竟然一個拐彎,往她腳後跟之上的“昆侖穴”而來。
這還是於承珠久經戰場,內在對危險的直覺已經養成,她總覺得有些不妥,於是回頭一看,誰知道就看到那塊石頭猶如長了眼睛一樣,又折射回來。
於承珠這一驚非同小可,她人在江麵根本難以躲避,更有甚者,與此同時,本來停在空中,於承珠用來投擲陽宗海後心的寶劍這時候忽然動了。
好像那根本不是從於承珠手裏發出的寶劍,而是一艘停在江麵的小船,這時候忽然開動了。
可是寶劍就是寶劍,它根本不是小船!
怎麽可能寶劍的擲出跟船泊江心一樣呢?
如果沒有親身經曆過這樣的事,哪怕有人告訴她,於承珠還會覺得是不是癡人說夢?簡直就是夢境嘛!
可這等如夢境般的情形,就是活生生的出現在於承珠自己眼前,她不可能相信,哪怕親眼所見,她也覺得不可能,不願意接受,可偏偏知道這就是事實。
接著那柄劍就往於承珠刺來,於承珠既要對付那塊石頭,又要應付這把寶劍,而且人還在水麵上,基本是懸空的。
於承珠忽然想起以前師父張丹楓講的一個笑話,說的是一個人在橋中間,可是前麵有狼,後麵有虎,那麽這個人是怎麽過去的呢?
當時她猜了好幾遍,什麽用輕功呀,什麽用寶劍呀,可是都不是。
師父抖出最後的答案:他是昏過去的。
這個答案一出,她和師母雲蕾都笑得直打跌,那是張丹楓故意逗笑來著。
而眼前的情景不正是那個笑話嗎?難道說她於承珠也要昏過去嗎?
想到這裏,於承珠不禁好笑,她還真的笑出來了,猶如風拂江麵,水波粼粼。
所謂喜則氣緩,她這麽一笑,緊張的情緒緩和了,她竄得也沒那麽快,眼看還有三尺距離,她就可以到岸上了。
這時候她忽然靈機一動,悄悄提氣,在石頭飛來時,她驀然拔高數尺,宛如旱地拔蔥,這樣一來石頭就根本打不到她了。
這時候她的氣忽然一鬆,人就直掉落下去,無巧不巧,就掉在那塊石頭上,這時那柄寶劍已經擊來,於承珠一揮右手的青冥劍,隻聽“叮”的一聲,那柄寶劍已被削為兩段,接著“咕咚”一聲,墜入江中。
於承珠反而借著一削之力,雙腳一夾,把那塊石頭夾在中間,忽然人如陀螺般旋轉起來。
月光下她一襲白衣,劍泛銀光,驀然轉動,猶如靜夜曇花綻放,一絲絲,一瓣瓣,都是夢幻般的情形。
於承珠借著盤旋之力到了對岸,不禁鬆了一口氣,暗呼一聲“僥幸!”,她不禁擦了擦額上冒出的汗。
別看她有條不紊,沉著應對,而且身法美麗動人,其實已經運集了畢生功力,在腳尖踏上陸地的一瞬間,她的腿都不禁一軟。
剛才那是危險之極,不是挨劍,就是被石頭打中穴位,這麽一來無法運行輕功,肯定要落水。
她來追陽宗海,落得跟落湯雞似的也就罷了,關鍵是連對方,也就是暗助陽宗海那人到底是誰她都不知道,那是丟臉丟到姥姥家了。
可笑一開始她還想替師父張丹楓揚名的呢,到頭來卻是偷雞不著蝕把米,傳出去不是佳話,而是笑話了。
這也都是小事,更有甚者,誰知道落水之後,她還會不會受傷。這可是未知以及難以預控之事,想想就令人心驚。
可她剛站穩,還未停止喘息之時,忽然又覺得風中有異樣,事實上也就是微風颯然,四月西湖的天氣是有些微冷,這不足為奇。
但於承珠那種奇異的不祥之感又來了,這一次情緒還加重了,帶著幾分不安。
於承珠選擇相信自己的內在直覺,盡管風聲如常,她還是第一反應就把青冥劍舞得潑水不漏,一招“急舞狂風”使出來,端的在狂風中連一片樹葉都不會進入她的劍氣圈中。
她對師門傳授的這一招很有信心,而這一次她要失望了,因為隻覺得劍身一沉,她一個收勢不住,馬上腳步加緊,一個“細胸巧翻雲”,借著躍起回旋之力化卸掉劍身上的壓力。
可饒是如此,她落地時還是忍不住向後“登登登”急退三步,三步之後,身形還不曾站穩,腳步猶自踉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