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之後,萬玄風再次來到尼山書院,而且要借山長的地盤請客,請客的對象就是林青山,林青山從趙世安傳回來的戰報中大概可以推算出萬玄風的來意,趙世安在襲擾作戰的時候幫了萬玄風大忙,如果沒有趙世安他們的襲擾,這波運糧大軍至少還會損失兩萬石以上的軍糧,長輩請客,林青山作為一個晚輩沒有推辭的理由,這次還是原來的局麵,馬文才和祝英台也受邀到場,林青山這就納悶了,萬玄風為什麽還要請他們來?不過來了也好,免得桌子上連個說話的人都沒有,萬玄風舉杯致謝:“遠山,此番多謝你們林家軍相助,不然,老夫可就要領下軍令狀了”,
林青山拱手說道:“先生那裏的話,同力抗敵隻是應盡的本分,倒是我跟馬文才之前出的餿主意差點令萬先生遇險,實在過意不去”,
萬玄風擺了擺手;“你們出的主意沒錯,是我們執行出了問題,話說你們當時就沒想到讓我們多帶點重武器嗎?”,
林青山和馬文才齊齊抱歉:“我們確實疏忽了!”,話雖這麽說,但林青山心裏可不服氣,不知道馬文才當時在想什麽,林青山當時根本就沒有考慮這茬,因為敵軍是重騎兵,帶重武器應該是本能的第一反應,就算不給敵軍設陷阱,正常行軍也要做出這種應對措施,也就是說這屬於軍事常識一類,萬玄風也考慮到這個情況了,五千多件重武器足以說明,但是拿這點東西去對付四千重騎兵,對方讀書少就可以把他們不當人嗎?就算不把他們當人,那四千匹大宛駒汗血馬也要給點麵子吧!很明顯,萬玄風低估了對手,要是再多帶五千把鐵錘鋼鞭之類的武器,敵軍絕對不止傷亡這麽點人,萬玄風會來到尼山說明這一階段的運糧任務已經完成了,謝安籌措的二十萬石糧草估計還剩五萬石,看著不少,但是如果依舊派出四萬人的押運部隊去運送這些糧草,估計這五萬石也就隻夠運糧部隊的一個單邊,讓謝安再湊湊,五萬石糧食也還能湊出來,但是也隻夠運糧部隊的一個來回,再往上估計就難了,至少短時間之內湊不了那麽多,還有些別的招數,比如削減運糧部隊的人數,或者增加畜力替代人力,亦或者運量部隊隻跑一個單邊,然後就呆在前線不回來,這些手段都有極大的風險,隻有在萬不得已的情況下才會使用,萬玄風繼續說道:“現在敵軍選擇與我軍主力對峙,另派兵進攻大軍西部,兩天之內,西部被連下兩城,幸好張翰及時趕回疾風嶺力挽狂瀾,否則後果不堪設想,林遠山,西路大軍現在的情況你大概知道了吧?”,
林青山:“知道的不多,趙統領他們現在正在跟敵軍周旋,沒有去打探前線的敵情,張翰自從去了中軍,也就沒有往林家莊寫過信,所以西路軍的情況我隻是略有耳聞”,
馬文才也搖頭說道:“我們馬家的人駐守在中部戰區,離西路軍較遠,而且西路軍的情況一日三變,我這邊也沒有確切的情報”,
萬玄風皺著眉頭說到:“現在西路軍的情況很複雜,明麵上張翰現在是西路軍的總指揮,但是他威望不夠,西路軍諸將也不滿他統帥西路,他也沒有表現出一個大將該有的風度,黃石崗和雞冠嶺陷落就是例子,情勢那麽危急也不肯派援軍接應他們,疾風嶺在受到敵軍攻擊之後,張翰感到難以為繼才向各處據點求援,但是在部署中仍然沒有救援剩下兩個前軍據點的方案,隻是空口叫他們堅守,他們即將斷糧,被敵軍重重圍困,拿什麽堅守?而且張翰先前沒有對敵軍的進攻做任何有效應對,直到他駐軍的疾風嶺遭到敵軍猛攻之後才向其他部隊求援,真的不知道他在想什麽!在他的新部署中,將西路軍的所有部隊匯集在三個要塞上,其餘的小據點全部放棄,如果真的按照他的部署去辦,西路軍所有部隊匯集在三個據點之後,讓出大片占領區就等於西路軍已經被攻破,大軍的左翼危如累卵”,
馬文才半信半疑的說道:“張將軍為人忠厚,不像是會挾私報複的人啊?”,
萬玄風:“挾私報複倒還不至於,隻是他們不齊心導致敵軍有機可乘,西路軍若是戰敗必定會動搖北伐的根本,若是西路軍的情況再繼續惡化,我們將不得不退回原來的戰線了,大半年的努力功虧一簣!”,
林青山問道:“萬先生,這些話你聽誰說的?”,
萬玄風:“餘家和付家的兩個少將軍”,
林青山:“就是差點被消滅的那兩個?”,
萬玄風聽出了林青山話裏的惡意,但是依舊回答道:“是!”,
萬玄風:“據我所知,他們的黃石崗和雞冠嶺陷落之時,張翰前一天才從中軍離開,算算日程,他們營寨被攻破的時候張翰應該還沒有回到疾風嶺,怎麽派兵救他們?”,
萬玄風:“他們派人到疾風嶺求援,但是副將史廷玉聲稱派不出援軍,而且張翰臨走前令他們死守疾風嶺,絕不可輕易調動”,
林青山:“張翰手下一共就三千人,精兵滿打滿算就一千,帶了五百去中軍,借了三百給趙統領,重武器大部分還被張翰帶走了,疾風嶺還能派出什麽援軍?”,“這?”,萬玄風聞言陷入沉默。好一會兒才反問道:“你對西路軍的情況比我清楚啊!”,
林青山:“這個談不上,張翰借給趙統領三百精兵的事恐怕隻有少數人知道,畢竟若是疾風嶺兵力空虛的消息傳出去,敵軍可能就不會等兩天才進攻疾風嶺了”,
萬玄風:“確實,我之前並不知道這個情況,是我大意了!那,依你之見,張翰為何回到疾風嶺時不收縮兵力,然後疾風嶺受到猛攻之後卻過度收縮防線?”,
林青山:“目前來說,他的這個決定應該是正確的,疾風嶺的位置雖然堵不住敵軍東進,但是可以作為後方據點對敵軍發動襲擾甚至合圍,一開始張翰可能沒想到敵軍會集中兵力來攻打疾風嶺,所以才沒有向其他部隊求援,當疾風嶺受到猛攻之後,結合之前的戰例,張翰可以判斷西路的敵軍統帥擅長集中兵力攻擊,如果敵軍繼續延續這種攻勢,分散在其他地區的小據點必定會被一 一攻破,疾風嶺位置太重要了,絕對不能失守,張翰調兵去疾風嶺,增加疾風嶺的兵力是很正常的部署,而其他兩個據點,存在的意義其實不大,主要是怕他們被殲滅,集中在一起的話,敵軍想集中兵力一口吃掉不是那麽容易的事,隻要給張翰騰挪的時間,他從疾風嶺過去救援也來得及,要是像之前那樣,消息還沒傳到張翰耳朵裏就戰敗了,張翰即便想救他們也沒轍”,
萬玄風:“有道理,那剩下那兩個被圍困的據點怎麽辦?”,
林青山:“目前來說他們應該是安全的,四個進軍通道被攻破了兩個,再去攻破其他兩個就沒多大意義了,攻堅戰除非一氣嗬成,打防守方一個措手不及,不然戰損一定會超過一比二,如果戰損真的能打成這樣,您認為還有必要去救他們嗎?”,林青山說的話很殘酷,但是這就是現實,他們現在有著防守方的優勢可以打出一比二以上的戰損,如果從山上下來,很有可能被打成二比一,兩相比較,高低立判,
萬玄風:“既然如此,他為什麽不把所有兵力集中在疾風嶺?這樣對於確保大軍的側翼安全豈不是更加有效”,
林青山:“西部戰區的其他地方雖然不重要,但是好不容易打下來的地盤拱手送出去總歸不好,疾風嶺有一萬人鎮守也夠了,外麵保持兩個據點也能增大敵人的攻擊麵和防禦麵,據點之間互為外援也不失為上策”,林青山這番話聽起來像是在胡扯,但是仔細思考一番,也有幾分道理,林家莊跟張翰私交甚密,林家兄弟也不是什麽忠義公正的正麵人物,拉偏架很正常,餘家和付家的那兩個人兵敗當然要往張翰身上甩鍋,這也很正常,雙方的話可信度都不高,萬玄風在這個問題上繼續深究顯然意義不大,所以他現在也不繞圈子了:“謝玄與諸將在中軍合議,決定讓張翰收縮防禦,全力防守疾風嶺,其餘地方可以暫時放棄,中軍的安全才是第一位,一個月之後,無論勝敗,大軍的去向都會有結果,如果張翰將兵力全部集中在疾風嶺,無論是反攻還是撤退都更加容易,這一點已經跟張翰說清楚了,但是他依舊我行我素,回信說西部戰區情況複雜,大軍不宜集中在疾風嶺,張翰是跟林青山起家的,林青山的兵法韜略沒學到多少,敷衍上級這一手學得爐火純青,連個像樣的借口都懶得編,你說說這又是何道理?”,
林青山不客氣的回懟道:“萬先生,我不知道為什麽你突然對張翰多了這麽多成見,但是我必須告訴你,就目前的情況來看,張翰做出的這個決定是合理的,沒有任何問題,將西路軍全部集中在疾風嶺固然能有效保障中軍的側翼,但是西路軍的操作難度就會成倍增加,萬先生熟讀兵法,不會不知道獨木難支這個道理吧”,
萬玄風:“依你之見,現在的仗該怎麽打?”,
林青山:“現在中路和東路軍都已成死局,隻有西路的高山密林能創造無限可能,正手應該向西線增兵,向長安徐徐圖之,即便被秦嶺淮河所阻,也可以轉向東麵,橫掃秦嶺淮河以南的秦軍”,
萬玄風:“你有沒有考慮過糧草供給?”,
林青山:“這不是我該考慮的問題!”,
萬玄風:“淝水之戰和西南戰役都在我們的地麵上打,有謝丞相總覽大局,你們確實無需操心糧草供給,但是過了長江就是另一番光景,前些日子就是血淋淋的例子,若是大軍過了淮河,這種例子隻要發生兩次就能斷了前線二十萬大軍的生路,我承認你們林家軍確實很能打,但是胡人也不是吃素了,曆次北伐都存在一個同樣的問題,無法殲滅敵軍的精銳部隊,無論我們收複多少失地,都會因為後勤補給被趕回江南,敵軍若是不消極避戰,與我軍正麵交鋒,我們未必能取勝”,
林青山:“敵軍消極避戰,我們也可以慢慢磨啊,憑江南數億畝良田難道還磨不過一群文盲?”,萬玄風無言以對,林青山說的一點沒錯,但是這種慢慢磨過去起碼要兩代人以上的時間,敵軍現在經曆漫長的亂世之後,也在開始建立政權,一旦胡人中連續出現幾個像苻堅這種的明主,北方國力民力恢複速度會遠大於南方的增長量,而且江南還有一個致命的問題,那就是沒有良馬產區,南方戰馬的普遍素質要比北方的戰馬低一倍,敵軍現在這種規模都能讓晉軍頭痛不已,要是規模繼續增長個兩三倍,南方絕無半點勝算,至少在現在這個時代的人看起來這是一個死結,五千騎兵戰鬥力至少等於一萬步兵,若是考慮到機動作戰以及後勤補給,五千騎兵戰鬥力約等於兩萬步兵,戰馬吃得多,但是運糧的效率也比人力要高六倍以上,從林青山的角度來看的話,敵軍大量培養騎兵就是給自己送給養的,
見局麵僵住,山長連忙開解道:“遠山呐,萬兄是個急性子的人,若論領兵之才,比你跟你哥差遠了,從戰績上就可以看出來,萬兄的戰績比你們林家兄弟差太遠,萬兄這番帶一萬大軍護送軍糧都連連遭難,反觀你們林家軍,幾十個人就消滅了敵軍七八百匹戰馬,幾乎相當於萬兄他們兩次大戰的斬獲,若是給他們足夠的時間,或許能創造出以零傷亡全殲敵軍這支精銳部隊的壯舉,老夫現在也想聽聽你的高見,現在這個局勢,該怎麽做才能使大軍脫險?”,
林青山:“辦法隻有一個,大軍主力留下五萬人阻擊敵軍的七萬援軍,然後十五萬大軍進攻徐州地區為陳將軍解圍,最後兩路大軍一起撤回上半年的戰線,西路軍暫時不用擔心,張翰即便不敵也不會敗得太快,待大軍撤走之後,敵軍進攻西路便失去了意義,張翰他們的防守同樣失去了意義,屆時,西路大軍可進可退,隻要給他們補給足夠的糧草即可”,
裴夫子此時把話接了過去:“若是如此,中路豈不是就空出來了,那敵軍的那支精銳騎兵怎麽辦,他們以千餘人馬的傷亡就使我軍傷亡八千有餘,戰鬥力何其恐怖,若是放他們北歸,豈不是放虎歸山?”,
林青山微微一笑:“這就是謝丞相的大略了,最初的時候,敵軍三千人向我軍後方奔襲,直指我軍糧道,謝將軍派五千精銳前去截擊本來沒什麽錯,可惜大敗而歸,當時擺在麵前的有兩個選擇,首選是繼續派兵截擊,確保後方糧道通暢,若是當時走了這一步,即便無功,也不會出錯,第二個選擇大家也知道了,放棄後方糧道,大軍全線出擊,準備決戰徐州,這個選擇存在一定風險,但是實際上這是最正確的選擇,我們先來回顧一下第一個選擇,若是選擇繼續派兵截擊,那應該派多少兵力去才合適呢?五千鐵騎完敗,或許有時運不濟的因素在裏麵,但是敵軍戰鬥力強悍這一點毋庸置疑,所以派兵去截擊至少要兩倍以上的騎兵,即六千以上,這是最低配置,但是敵軍要是不跟我們打又怎麽辦?長江到大軍前線縱橫都有兩百裏以上,騎兵追騎兵能追出個什麽結果?而且我們又不敢分兵,一旦兵力懸殊不大敵軍就敢跟我們一戰,我認為在雙方兵力對等的情況下,敵軍全殲我軍三千鐵騎,本身傷亡不會高於一千人馬,就是這麽個局麵,以往北伐也有戰例,敵軍經常派精銳騎兵襲擾我軍的後方或者糧道,我們也派兵去追過,可曾追出過好結果?大多數情況都是血虧,若是調重兵圍剿,那符融的十五萬大軍又該如何應對?咱們再看第二個辦法,我軍中軍前推,敵軍肯定會去徐州圍剿陳將軍在城下的五萬大軍,敵軍有徐州城作為依仗,也無懼我軍強攻,這是敵軍的如意算盤,倒是他們真的這麽打我們也確實拿他們沒什麽辦法,總不至於大軍壓境攻城吧,可是到這個時候,我軍又麵臨一個選擇,要麽轉向西路,會同西路大軍直擊長安,但是走這步棋的話,陳將軍的五萬大軍就真的有可能被殲滅,若是轉向東麵,解了陳將軍之圍,順路一起退兵,秦軍要麽決戰,要麽放任他們退兵,隻有這兩個選擇,放任他們退兵這個選項就不用深入研究了,咱們隻看決戰,陳將軍以五萬孤軍在符融十五萬大軍的圍困下堅守一個月絲毫不見頹勢,這說明什麽?這說明陳將軍所部戰鬥力很強,因為徐州周圍就是一個大平原,雙方都沒有地利,完完全全就拚硬實力,陳將軍的府兵戰鬥力肯定沒的說,關鍵是他手裏還有四千輛戰車,符融在合圍陳將軍所部之前,有過一次交戰,這個你們記得吧,大捷,我軍傷亡不到千人,殲滅敵軍六千人馬,這六千人馬是前軍騎兵,肯定是精銳,那麽陳將軍是如何取得這麽輝煌的戰果的呢?各路消息我都看過,大部分都在說陳將軍和陳家軍如何驍勇,但實際上取得這樣輝煌的戰果完全是個意外,因為敵軍派騎兵衝向陳將軍部隊的時候,陳將軍派一千輛戰車與敵軍對衝,騎兵跟戰車對衝是個什麽結果?戰車一旦成群,就算敵軍有十萬鐵騎,照樣給他碾成肉醬,那場大捷就這麽簡單,從那之後,符融再也沒有派大軍進攻過,隻是以深溝高壘慢慢縮小包圍圈,但是這個辦法見效奇慢,至少需要兩個月的時間才能徹底將這些戰車困死,從另一個角度講,這些深溝高壘一旦挖起來,陳將軍的部隊就基本上不可能突圍了,除非有外部援軍,中軍東進的戰略可以完美的補上這一死角,說回決戰,中軍到現在為止也還有三千輛戰車,符融敢在徐州城外的平原上跟謝玄的大軍決戰嗎?也就是說無論如何,我軍想要退兵,符融是沒有半點辦法的,隻能在邊角上蹭一些戰損,咱們再把話題說回敵軍這支孤軍,開始來的時候隻有三千人,到後期一直添兵,半月之前達到四千的規模,符融以為這是正手,但實際上這是謝玄的高招,萬先生你跟他們兩度交手,這支部隊的戰鬥力怎麽樣您心裏有數,若是再輔以五千輕騎和一萬步卒出現在大軍陣前,我軍如何應對?當敵軍派了這麽一支精銳部隊來到我軍後方之後,我軍立馬全軍出擊,直擊敵軍中軍,事實證明敵軍確實不敢應戰,若是這支精銳重騎兵在正麵戰場敵軍又當如何?數十萬大軍混戰,我們有戰車和重弩作為主要戰鬥力,但是敵軍的弓箭手和騎兵威力同樣巨大,若是一開始我們沒有派那五千鐵騎前來攔截,中軍多了四千重騎兵,趁敵軍撤退之時截殺敵軍後方步卒和落單的小部隊又當如何?當然,這個事情也沒人能未卜先知到這一步,我們再說糧草,謝玄敢走這一步,手裏起碼有兩個月的軍糧儲備,陳將軍那邊既然已經做好了被包圍的打算,那他手裏的軍糧至少也有三個月的,西路軍可能差一點才有兩個月的儲備,但是這場會戰跟他們關係不多,所以多點少點沒關係,謝丞相之所以急著運送八萬石軍糧去中軍,就是想補平中軍和陳將軍部隊的差距,使兩軍的行動能夠保持同步,至於提前撤軍這個選擇,也沒什麽錯,但是謝丞相還是不想輕易放敵軍這支精銳部隊回去,甚至自從他們孤軍滲透過來之後,謝丞相就一直在想這個事情,隻是苦於手裏已然沒有多餘的精兵去執行,他一直在等戰局出現新的變數,這一場會戰就是這麽回事,謝將軍他還沒這麽好的大局觀,肯定是謝丞相和王丞相在後麵支招,謝丞相若是沒有王家的鼎力支持,也撥不動這麽大的盤麵”,林青山這一長篇大論基本上把整個戰局理清楚了,所謂的大軍形式危急隻是敵軍吹出來的假象,即便敵軍成功突破了疾風嶺,中軍隻需早一步向徐州進軍便可化解危局,這樣一來,雙方誰都沒贏,打了大半年,戰局又回到年初的模樣,眾人陷入了沉默,林青山見他們沒了動靜,便繼續自顧自的胡吃海喝,
山長見林青山這副模樣,笑著問道:“遠山,瞧你這胸有成竹的樣子,似乎已經有了更好的辦法,是嗎?”,
林青山詭異的一笑:“我確實不想讓大軍撤得這麽快,大哥前幾日給我寫信,讓我在書院放假之後,帶兵去把敵軍那支精銳部隊收拾了”,
萬玄風質疑的問道:“帶兵?林家軍傾巢而出還是去別的將軍府借兵?”,“
林青山:當然是林家軍了,這年頭兵荒馬亂的,能去哪借兵?”,
萬玄風:“你們林家莊現在還不到四千兵馬,敵軍現在還有三千餘人,戰馬也有三千多”,
林青山:“才六千人馬而已,不足為懼”,
萬玄風:“好大的口氣,那老夫回去給謝丞相進言,讓他再想辦法拖上一個月,屆時,若是大軍遭遇斷糧之危,你將要為你這句話負全責”,
林青山:“沒問題,運糧而已,小事一樁”,
萬玄風:“好,老夫靜候你的佳音”,散席之後,林青山果斷開溜,這一次,馬文才和祝英台也紛紛告辭,看來上次當職業聽眾的體驗也不甚好,馬文才追上林青山,豎起大拇指對他說道:“林兄好眼光,好謀略,一席話竟能撥開北伐前線持續半年之久的疑雲,隻是,之前你看出了這盤大棋卻不告知我,有點不厚道啊”,
林青山:“你真以為這是我能看出來的?”,
馬文才:“是林將軍?”,
林青山:當然,就我們手裏這點情報能分析出多大的戰局?要不是謝丞相故意給他走漏風聲,我估計他也看不了這麽遠”,
馬文才:“原來是這樣!”,
“林遠山?”,後方傳來清脆的呼喊聲,久違的感覺,林青山立即轉身以笑臉相迎:“英台,你上一次喊我名字是在半年以前了吧,有什麽事啊?”,“我想知道張將軍他為什麽會違抗軍令,不肯全力防守疾風嶺”,祝英台問出這句話,把林青山和馬文才都驚掉了下巴?祝英台能問出這麽具有“技術含量”的問題,不應該啊!林青山深吸一口氣反問道:“你問這個幹嘛?”,祝英台皺著眉頭回答道:“我想知道萬先生為何會對張將軍有這麽深的成見,我知道張將軍不是那樣的人”,林青山一聽祝英台說出這麽不講理的話,反而心田大定,這才是祝英台的標準言論嘛!凡事憑感覺就行了,腦子什麽的完全不需要,她往往會經過深思熟慮得出一個更加錯誤的結論,直覺的判斷更加精準,林青山做出一個請的手勢:“這個問題說起來有點複雜,而且不宜為外人所知,借一步說話”,祝英台知道林青山意有所指,轉身看了一眼,然後跟林青山和馬文才來到一個僻靜的池塘邊上,林青山先故作玄虛的眺望了四周,確定四下無人後才坐下對祝英台說起剛才沒有說完的劇情,“這個事情有點複雜,起因是這樣的,敵軍派一隻精兵突襲我軍後方,我軍派精兵強將前去攔截,結果大敗而歸,從明麵上看起來才折損了八千多人,但是這四千人都是精銳中的精銳,不但訓練有素,而且還裝備精良,四千個重騎兵的裝備價值至少五十萬兩,訓練一個合格的重騎兵至少需要三年,這期間花費不會低於二十萬兩,算起來的話,這一波我軍就損失了整整七十萬兩白銀的部隊,如果把這些錢拿去訓練重步兵或者打造弓弩大概是多少呢?換算比例大概是這樣的,人的鎧甲算一份,馬的鎧甲算一份,馬算一份,也就是說四千重騎兵等於一萬兩千個重步兵或者兩萬四千個普通士兵,或者一五萬個弓弩手,這是陣亡的那一部分,還有一千騎兵沒有被當場打死,但是除了眼神比較好的四五百人,其餘的各個帶傷,用一個詞形容就是廢了一半,這些損失咱們暫且不論,你知道等於死了兩萬四千個正規軍就行了,這場戰役造成的後果比直接損失更嚴重,三路北伐大軍戰馬總共不過五萬,其中能裝備騎兵大約有三萬,重騎兵有多少呢?明麵上能算到的就隻有一萬二,這一萬二裏麵夠得上胡人重騎兵標準的,隻有不到兩千,這個沒辦法,戰馬差得太多,重騎兵不是說給人馬穿上一身重鎧甲就算重騎兵了,像是胡人那樣的,穿著重鎧甲還能一口氣奔襲兩百裏以上才算合格,我們的重騎兵有很大一部分穿上重鎧甲跑都跑不起來,隻能當提升重步兵的腳力,能跑五十裏路的戰馬對我們來說都算是百裏挑一的良駒 ,當時的那場截擊戰會輸大概也就是這麽回事,在我軍重騎兵達到之前他們已經在那裏修整了一個時辰,體力至少恢複到了八成,而我們的重騎兵到哪裏體力最多隻剩五成,當時這支騎兵的統帥叫蒙什麽,我沒聽說過,但是能統領五千鐵騎,水平不會低到哪去,那種情況下己方部隊至少要修整兩刻種,把體力恢複到七成左右才能作戰,我相信他當時肯定這麽做了,但是雙方體力差距還是拉出來了,本來戰馬就比不上人家,體力還落了下風,而且戰鬥發生的時間是淩晨,那個時候光線昏暗,敵軍要是在地上做點手腳什麽的正常人肯定看不見,這種局麵怎麽贏?當時要是我領兵的話,我肯定不會跟敵軍接戰,就算放他們走,空手回去也沒什麽!大不了就挨一頓罵,撤職,還能怎樣?比慘敗的結局總要好千倍萬倍吧,再說回剛才騎兵的數量,五萬戰馬的構成是這樣的,王家一個家族就兩萬,其中重騎兵三千,陳將軍有三千,陳將軍的部隊長期以輕騎兵存在,但是他們有重騎兵的裝備,虎賁軍有兩萬,其中重騎兵有近七千,其餘的部隊,比如張翰和趙去病他們,他們手下的兵算是精兵,但是整支部隊戰馬數量才一百出頭,其餘的部隊也差不多,除了領頭的有幾匹馬,基本上都是步兵,當時戰役開始的時候,虎賁軍另外三千重騎兵在陳將軍那邊,指望不上,剩下的所有重騎兵都被派去參加了這次截擊戰,結果你也知道,這樣就造成了一個什麽問題呢?虎賁軍的重騎兵幾乎全軍覆沒,而在數十萬大軍對壘的正麵戰場,沒有重鎧甲保護,輕騎兵衝上去,絕對衝不到敵軍的軍陣就會被射成篩子,行軍途中被伏擊也一樣,幾支暗箭就能是戰馬癱瘓一個月甚至更久,也就是說現在虎賁軍已經失去了突襲和截擊這一功能,但是在這麽大的戰場上,這兩個任務必須要人去承擔,那麽究竟該派誰去呢?誰有這個實力?隻有王家的三千重騎兵能當此重任,可是,你認為王坦之會派手下的精銳部隊去執行過度危險的任務嗎?不會,那麽除此之外,整個中路軍和西路軍還有誰呢?謝玄的北府軍大約有一千重騎兵,根本撐不起大局,但是也還有點用,剩下的就是些零零散散的那些將軍府和某某莊的私兵,他們的戰鬥力暫且不論,但是你認為謝玄調的動他們嗎?調動了他們會出力嗎?敵軍一支主力部隊離開了正麵戰場,這本來是一次絕佳的戰機,就算是硬打都有七成的贏麵,就是因為沒有騎兵的包抄合圍,戰線往前推進了兩百裏才殲滅敵軍兩萬人,如果當時那四千重騎兵還在,或者王家肯出全力的話,敵軍的傷亡不會低於五萬,一步好棋沒有效果就是這件事造成的惡果,
現在我們可以說到張翰了,主動出擊並沒有占到多大便宜,敵軍損失兩萬人無傷大雅,這時苻堅又派來了援軍,當時情報可能出了一點問題,說敵軍正在連夜進軍,想趁我軍立足未穩之計兩麵夾擊,如果情報屬實,中軍的形式在這個時候確實有點危急,張翰在不知情的情況下緊急帶五百精兵前去馳援,連續兩次大勝,本來虎賁軍的重騎兵遭受重創,沒有敢死隊去填馬蹄。這會兒來了一個張翰,而且他好像比虎賁軍那些沒腦子的人更好使,這會兒就有了很多因果關係,中軍的人除了王坦之,沒人想放張翰回西路軍,包括謝玄,要不是西路軍突發戰事,張翰要回去還要費一番很大的周折,可是張翰他真的回去了,而且一回去就違抗上命,這下怎麽得了?張翰他的戰功打完這一階段的北伐戰爭,升個上將軍是妥妥的,但是你認為他升得上去嗎?張翰現在的靠山是謝丞相,但他沒有自己的家族,這是硬傷,謝丞相護住他沒有問題,但是護不住他手裏的兵權,這也是一個死結,正逢那兩位少將軍兵敗,什麽擁兵自重,排除異己的話在中軍大帳一說,然後旁邊那些個上將軍和監軍什麽的再一附和,若不是現在是在大戰期間,不能擅殺大將,當場就要提議奪了張翰的兵權,那些人別的本事沒有,搞這些損人不利己的事乃是一把好手,他們一定會認為,他們的本事不比張翰差,隻是手下的兵將沒有張翰部隊的作戰經驗,和我送給他的那些武器裝備,如果讓他們去指揮張翰的部隊,他們一定能比張翰打得更好,就是這個問題,一切的一切都是為了張翰的兵權,萬先生為何會信他們這一番話我不得而知,但是張翰分兵於三個點的布置真的算是一手高招,原因也很簡單,也是因為兵力和糧草的那點破事,張翰的部隊有三千人,仗著地勢險要防守疾風嶺沒有問題,哪怕敵軍有五萬人也攻不破疾風嶺,我對張翰有信心,他之所以會調五千人去疾風嶺支援,是為了讓疾風嶺擁有攻擊力,張翰三千人守疾風嶺,守有餘,但是抽不出兵力去進攻,所以就要調一些人來填充疾風嶺的防禦,他的部隊便可以作為預備部隊使用,若是敵軍對疾風嶺久攻不下,抽兵去襲擊中軍後方,張翰便可以匯集整個西路軍的兵力去截擊敵軍,這個時候其他的據點有根沒有區別不大,但是疾風嶺上一定要保持四千以上的駐軍,以防敵軍突襲攻占疾風嶺,截擊之戰,無論順與不順,再回過頭來大舉向北進攻,反斷敵軍後路,戰略態勢就是這樣的,但是這裏麵有一個問題,那就是糧草,現在經過少量的配平,中軍和陳慶之那裏的部隊應該還有一個半月的軍糧,西部戰區之前沒有戰事,即便分到的軍糧比中軍少的,但是省著點吃也能保障一個月,如果要保障一個半月怎麽辦?兩個辦法,第一是去劫奪對方的糧草,第二是靠後方運輸,第三個辦法,省,第一個選擇先排除,現在西路軍的情況根本就不可能出兵去截糧,因為敵軍的糧草就在疾風嶺下麵,要麽全殲敵軍,要麽就隻能在山上待著,張翰他們缺少騎兵,去更遠的地方截糧就是送死,後方運糧的事你也知道了,萬先生運過去的糧草全部給了中軍,張翰他們一根毛都沒有分到,那就隻剩下一個辦法,省,如果從糧道被斷的時候就開始省,省出半個月的糧草也不稀奇,所以我們按照最樂觀的方式預計,整個西路軍所有部隊最少還剩一個半月的軍糧,隻有兩個部隊例外,這兩個部隊就是張翰和趙去病,趙去病當時去中軍的時候,隻帶了少量的糧草,他的糧草儲備肯定在張翰手裏,從時間算,就是三千人兩月的軍糧,張翰也看得清形式,若是戰局惡化,最先斷糧的肯定是西路軍,補充糧草的順序西路軍也排在最後,這個情況,他說過,我跟我哥也跟他說過,他不可能不知道,所以他一定會省。而且應該從北伐大戰開始之後就在存,現在張翰手裏的糧草說不定夠三千人六個月的供給,現在敵軍要是進攻不停的話,戰鬥部隊一天三頓飯是免不了的,所以也沒有多少節省的空間,六個月就隻能當做六個半月來算,然後,如果疾風嶺上多了五千人,即便他們也帶來了一個月的軍糧,但是賬不是這麽算的,他們來了疾風嶺,然後即將斷糧,也沒地方去,疾風嶺離長江還有一千多裏,當逃兵都逃不回來,隻能留在疾風嶺,一個月之後,他們的糧草就要張翰出,這樣一來,張翰手裏的糧食就隻夠三個半月,
到這兒,又有幾個情況,第一,張翰和他的部隊生路在哪?剛才我已經說了,中路大軍要是退軍,肯定會走東路,那確實是一條通天大道,無人能擋,但是西路軍的退路在哪?往北是敵軍腹地,往東,距離合肥一千五百裏,路上還有敵軍的那支重騎兵部隊,他們現在還沒走,以他們的戰鬥力,截殺張翰的步兵就跟殺雞一樣簡單,往西南,一千裏外可以到達恒衝的勢力範圍,但是仍然有可能被截擊,往南,也是差不多四百裏,到達長江沿岸,我軍的長江水師現在閑著沒事幹,接應退軍這種活太輕鬆了,也就是說隻要張翰的部隊達到長江沿岸就算安全了,但是敵軍五萬大軍就在疾風嶺下,張翰要是退兵隻能趁敵軍抽兵去進攻中軍後方的時候率全軍撤退,這樣走其實本身沒什麽錯,敵軍從後方斬斷中軍退路,然後大軍東移,與東路軍會合,撤回合肥,如果大軍平安退回合肥,張翰這邊沒什麽事,若是大軍有較大損失,所有人肯定會把鍋扔給張翰,這叫臨陣脫逃,死罪,而且是滅滿門的死罪,我們再說走這條路的變招,敵軍抽兵去截擊大軍後方,大軍東移,這個時候張翰再走,中路大軍就算全死都跟張翰沒什麽關係了,然後張翰一路向南撤退,這個時候,敵軍就會發現,中路大軍雖然退的十分緩慢,但是就像一個刺蝟一樣,敵軍隻能在後麵不緊不慢的跟著,沒法下手,如果轉身對付張翰就容易了,西路軍基本上都是步兵,從疾風嶺到長江沿岸四百多裏,步兵全速撤退隻需兩天時間,急行軍的部隊是沒有戰鬥力的,敵軍騎兵就追在後麵用弓弩亂射或者用重騎兵直接衝,兩天時間消滅張翰的部隊綽綽有餘,派兵阻擊這又有講究,整個西路軍誰有舍生取義的膽識和勇氣呢?我告訴你,一個都沒有,就算有也是一個不知名的蝦兵蟹將,沒有任何號召力的那種,張翰他本人也沒有這個膽識,活著不好嗎?我憑什麽用我的命給你們換取一線生機?所以這個時候就比誰跑得快,跑得快的人死的慢一點,跑得慢的人死的快一點,就這個區別,反正最後都要死,這一點張翰是肯定能想到的,所以他一定會率他的部隊組織防禦,循序抵抗,邊退邊打,這樣一來,撤軍的速度就會慢上很多,到達長江邊上至少要五天的時間,中間他們至少還要睡半天覺,花半天時間吃飯,這就又多了一天,但是你要知道,大軍想要達到這種撤退速度,所有輜重都得扔掉,這個時候,糧草沒有武器重要,想要殺出一條血路靠的是武器,不是糧草,要是這幾天沒能撤到長江沿岸,帶再多的糧食也是送給敵軍的,所以張翰他們隻有臨行前的一頓飽飯加身上的幹糧,這些糧食能管多久能?三天!拖到六天就等於已經餓了三天,三天時間人還不至於餓死,也勉強能揮得動兵器,但是第四天第五天怎麽辦?這個時候,除了斷後的張翰一部,其餘的那些蝦兵蟹將已經在長江南岸吃慶功宴了,這個結局你認為怎麽樣?,這就是所有撤軍的方案,
我們再來說堅守,疾風嶺易守難攻,張翰現在擁兵八千,守住疾風嶺問題不大,但是三個月後斷糧怎麽辦?我們已經討論過了,整個西路軍不可能有糧草供應的,實際上,一個月後,當另外兩個據點的兩萬多人沒糧之後,肯定會來疾風嶺投奔張翰,因為除了疾風嶺就沒地方去了,如果他們在路上被敵軍截殺還算好的,上了疾風嶺之後,原本夠八千人三個月的糧草現在隻夠一個半月,這又怎麽辦?難道張翰他們吃飯的時候把他們晾在一邊看著,當人餓肚子的時候,什麽軍紀軍規,朝廷律法,仁義道德的都是扯淡,張翰要是不給的話他們肯定搶啊,橫豎都是死,早死幾天有區別嗎?所以正確的辦法是把他們擋在疾風嶺外麵,這樣做的話問題又來了,無論後果怎樣張翰都會背上通敵的罪名,又是死罪!謝丞相一盤大棋下得確實不錯,但是有些棄子在他們看來就是必要的代價,江南的人力,物力兩倍於整個北方,北伐為何會一次又一次的失利?難道真的是因為戰馬差距?就是這樣一波又一波的將優勢拱手送出去的”,祝英台早已被這駭人聽聞的真相驚得說不出話來,馬文才也十分駭然的整理起之前的情報,林青山這麽一說貌似整個西路軍真的死路一條了,謝玄當時不讓他回西線戰場,可能也有不想讓他回去送死的因素,他也在暗自慶幸,自家的馬家軍已經被調到了中路軍,祝英台在原地楞了半晌,林青山也沒有起心去開解她,明年林青山就要離開書院了,無論祝英台將來走向何處,也要有點防人之心才行,用別人的悲劇警醒自己遠比自己親身去體驗一遍好得多,大約過了整整一刻鍾,祝英台起身大步跑開,馬文才連忙關切的喊道:“英台,你跑慢點,小心摔著”,
祝英台跑遠之後,馬文才問道:“林兄,你說謝將軍不讓張翰返回西路軍是不是因為這個原因”,
林青山:“當然有這方麵的考慮,中軍確實也需要張翰這樣的將才”,
馬文才:“我一直不明白,王坦之將軍為何對張將軍的去留一直漠不關心呢?”,
林青山:“這個主要有兩個原因,第一就是王家四個主事,王彪之,王坦之,王獻之都是忠耿之人,最重情義的要數王獻之,這個天下人都知道,王丞相身居高位,為了家族門閥,很多時候不得不做一些違心的事,但他本人絕對是一個忠正之人,王坦之也差不多,三人繼承王家的家業,他被分到軍營近二十年一直恪盡職守,從無怨言,最小的王凝之現在還看不出來,以他們的人品和身份地位,去陷害一個毫無背景的張翰有失體統,而且王家他也有保持孤傲的資本,五萬精兵隻要想出力,絕對不弱於同人數的虎賁軍,各種武器,戰馬,戰車,弓弩,投石器,在北伐軍中更是一枝獨秀,借助戰車的運載能力,隻要他們想走,甚至都不需要戰略東移,直挺挺的從官道退回合肥都不成問題,自身足夠硬,根本就不需要使那些陰謀詭計”,
馬文才:“這麽說來,張將軍這次生死難料了?”,
林青山:“他作為一個將軍,一匹坐騎還是有的,直接扔了手下人撒丫子跑,九成能脫險,要是不把握好時機,現在又剛好在前線露了臉,符融肯定不會讓他活著回來啊”,
馬文才:“你們林家莊難道不想辦法搭救一把?”,
林青山:“能救肯定要救啊,但是現在離得太遠,我們林家莊在前線也沒幾個人,不好辦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