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林青山早上起來吃了幾口早飯然後繼續睡覺,直到中午才真正起床活動,林青山出門就直接去了工坊,林小青告訴林青山蔣易現在應該在寶庫,一個月前他就在寶庫裏擺了一副桌椅,如果沒事,很少出來,林青山打算先去工坊看看蔣易兩個月的時間搞出了哪些成就,林青山去工坊看了一圈,嚴格意義上來說蔣易自己做的東西很少,大部分都是在林青山發明基礎上做出的改進,而且他非常重視基礎工業,蒸汽錘和液壓機大型吊臂已經被他改進了好幾個版本,在林青山當做核心的合金配方上也有不俗的進步,憑借現在已有的科技和材料,如果找到石油就可以直接做內燃機了,但是石油這個東西還有點遙遠,林青山祖籍四川,畢業後就來了沿海打工,在這邊也混跡了一年,但是沒有聽說過這裏有油田之類的礦藏,如果要找石油要麽去華北,要麽去南海,但是據林青山所知,南海的油田全部在海上,林青山現在的工業實力要去海上開采石油想想就行了,所以未來在發展海軍基地的時候還有抽空去北方找石油,林青山回來了當然不能閑著,蔣易既然搞出了一些名堂,林青山自然也不能落於人後,所以林青山就打算用一個中秋的時間做出三樣大殺器,第一個就是火yao槍,現在這個科技的關鍵科技,做槍膛的材料已經有了,至於線膛槍管這種高科技可以先放在一邊,做個滑膛槍用用即可,林青山選擇的模型是手動拉栓式步槍,原因有幾點,第一是半自動步槍的槍管如果不加節製的連續射擊,三十顆子彈就能把槍管燒紅,槍膛有彈殼降溫可能還好點,但是仍然有炸膛的風險,第二個就是可靠性,e兵器出現在這個時代,跟神器沒什麽兩樣,所以一定要嚴格保密,製造數量不可能太大,林青山打算先造一支樣槍看看效果,確定了彈藥口徑之後再批量製造二十支,二十支用於正麵戰場效果不大,但是用在特種作戰上足夠了,二十支步槍打遊擊,連林青山都想不出明顯的克製辦法,隻能用同等科技去對抗,第二個項目是改進野戰弩,e兵器保密的情況下,弓弩才是特種作戰的主力,經過三年時間的實踐,複合弓的製造工藝已經摸索得差不多了,現在林家莊能夠做出的複合弓也是當今世界的頂尖水平,隻是這種弓弩的生產難度太高,而且報廢率也高,原材料選用條件苛刻,所以不可能大量裝備,林青山要做的這種狙擊弩肯定不是尋常貨色,這種新式武器將會盡可能的綜合狙擊弩和野戰弩的優點,當然,在威力和射程上肯定不可能達到狙擊弩的水平,主要是讓它能兼容三種以上的弩箭,第一種是狙擊箭,用於打伏擊,第二種是普通箭矢用於常規對抗,第三點才是改進的重點,普通的箭矢,威力和箭矢的大小與武器容量是成反比的,想要威力大,射程遠,就必須把箭加長,加重,加粗,想要多帶箭矢或者讓箭矢更輕則必須把箭矢做的更輕更短,更細,這兩個互相矛盾的大方向隻有一個折中的辦法,那就是不改變箭矢的重量,減小箭矢的體積,這也是林青山從現代弓箭裏領悟出的辦法,現代的箭矢都很輕,很細,當然,這也是建立在競技比賽的基礎上的,那種箭矢用在戰場上,雖然精度和射程遠超古代箭矢,但是穿透力和殺傷力就顯得太弱了,那種箭矢連古代的最低標準,木片鎧甲都很難穿透,所以林青山想了一個辦法,那就是用合成箭矢,箭杆用中心鋼筋,外麵包裹一層桅杆,再用桐油包漿,這樣箭杆的直徑可以相對之前縮小一倍,長度也能減短五分之一,這樣的箭矢還能增加穿透力,但是由於直徑的緣故,殺傷力會減小很多,這種箭矢用來裝標準箭匣可以達到十二支,大箭匣可以裝二十六支,這種弓弩的優勢是可以像拉栓式步槍一樣趴在地上射擊,而不用像標準的射箭姿勢半跪在地上,這樣一來被敵方擊中的概率就會小很多,配合上簡陋的掩體幾乎可以免疫對方的直射,而在特種作戰中,隻要自己不作死,就不會遇到敵軍的大範圍拋物線式的箭雨壓製,第三個項目是機關戰車,這個東西的靈感來自一部名叫見龍卸甲的電影,這種武器算是絕對的重武器了,射程遠,殺傷力大,穿透力強,可以極大程度敵軍的重甲兵和騎兵,這個東西機械結構有點複雜,但是對於材料沒有太高的要求,林青山一個人就可以獨立完成,第四個項目是類似於這種戰車的投石器,戰車用的箭矢是和床弩通用的,這就意味著箭矢的成本很高,而且攜帶量也不會太大,按照林青山的預想,戰車每輪射十二支箭,可以連射三輪,儲備的箭匣僅僅隻夠九輪,一輛戰車標準配置也隻能攜帶七十二支箭矢,也就是六輪的備用,如果再往上增加會影響部隊的機動性,箭矢一旦射出去很難回收,一旦戰局不利,這種箭矢就是一次性用品,火力持續時間不夠,但是投石器就不會出現這種問題,甚至都不用攜帶彈藥,可以就地取材,要是遇到全是鵝卵石的河邊,這完全就是一台永動機,一般的投石器也能投擲一大包的小石頭,但是不好控製彈藥散布,如果石頭之間的空隙太大,那影響的就不光是彈藥散布了,對於射程也有致命的影響,砸到己方的軍陣都是正常現象,打定主意之後林青山便著手設計工作,中午他也見到了蔣易,他問了蔣易最近的想法,蔣易把自己最近的事情給林青山詳細的說了一遍,聽完蔣易的話,林青山陷入了沉思,他說他根據古書上的配方合成了幾樣合金,但是效果很不好,因為礦石的純度和書上記載的礦石並不一致,成分也相差很遠,所以現在正在簡單試驗中,已有的成果隻有兩個,一個是林青山用來做火yao槍槍膛的金屬,還有一個強度不高,但是韌性很好,經過蔣易的試驗,這種金屬做出的長鐵片短時間內就算把它彎折九十度它都能自動複原,但是整個過程可能會持續十多分鍾,循環四十多次之後才出現明顯的金屬疲勞,這種東西林青山暫時沒想到有什麽用途,林青山現在需要的是高強度,高耐磨和不易氧化的金屬,林青山雖然惱火,但是也知道材料科技隻能這樣慢慢試,出成果靠勤勞還不如靠運氣來的實在,百分之九十八的運氣加百分之一的勤勞再加上百分之一的智慧,這就是材料科技的本質,至少在後工業時代之前,完全沒有捷徑可走,林青山聽到一半就覺得頭痛,要是林青山像蔣易這樣搞,半個月不到就得掀桌子,這是個什麽操蛋工作?
奮鬥一輩子都不見得能出一個成果,於是林青山和蔣易繼續各幹各的,隻是現在,工坊要暫時重歸林青山掌握,晚上林青山約了蔣易一起吃晚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