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按照宇明的意思,要頒布實施一部被稱為《大周憲法》的法律,規定大周的各項法律命令,朝中的各項製均不得與《大周憲法》相違背,並明確指出一點:即任何人都必須遵守大周的各種法律。所有人犯法均會被追究違法責任,包括皇帝在內的皇親國戚、大臣宗室、功勳武將皆不能例外。
要知道,中國古代便有“刑不上大夫,禮不下庶人”的說法。雖然到了隋代時,大臣犯法也要被追究責任。但多是在口頭上說說而已,實踐操作中往往是輕罪從無,重罪從輕,更不用說追究皇親國戚,甚至是皇帝的什麽責任了。
當宇明提出,就是皇帝違法,也應該被追究責任,且與姓的處罰一樣時。讓所有大臣都覺得不可思議。
在他們看來,皇帝犯了錯,下個罪已詔就算是不得了的大事了。可按宇明的意思,如果皇帝通敵賣國,殺人放火,一樣也要被追究違法責任甚至刑事責任,與平民完全無異。這真的稱得上是驚世駭俗了。
宇明也深知,自己的這項改革,要是放在和平年代,根本別想成功。如果不借新朝建立,廢待興,什麽規章製都沒有的時候,將其製定並推行下去,以後局麵安定了,保守的大臣們緩過勁來了,他就更難推行下去了。
按照憲法的內容,皇帝的權力將會受到大的限製,想再出現象楊廣那樣窮兵黷武,大興土木,濫用民力的情況,便幾乎不可能了。
不少大臣認為,宇明是一個愛民如的君主,且英明果斷,不應該頒布一部憲法來限製自己的權力。
對此,宇明作出了解釋,稱這部憲法的主要作用不是限製他,而是要限製將來的皇帝。不讓曆朝曆代,開國君主往往比較英明,但越往後,皇帝就越平庸,甚至因為昏庸無能,或者暴虐好殺,導致王朝覆沒的局麵重演。
在了解到宇明的真實想法後,眾位大臣也都坦然接收了。畢竟他們可都是被楊廣的行為嚇怕了的。
在新朝的體製確定之後,便是更為激烈的,確定官員職位的討論。朝中幾方勢力都想為自己多爭取一些權力。於是,遼東係、舊隋官員、義軍降將等幾派人馬都為此爭得麵紅耳赤。爭論最激烈的職位,莫過於相之爭。
按照宇明的想法,朝廷將設立內閣以輔佐皇帝治理國家,內閣的成員便是各部的部長,而在內閣還會設立一位相,主持召開內閣會議,向皇帝匯報工作,協調與議會的關係。這個職位堪稱一人之下,萬人之上,類似過去的丞相。
因此,朝中各派,圍繞著相職位,展開了激烈的爭奪。
在群臣的討論中,共有位人選算是呼聲最高的。
一位是杜如晦,一位是房玄齡,一位是長孫無忌。
宇明認為,他們人從能力上來說,都絕對能夠勝任。而他最中意的,是長孫無忌,因為長孫無忌不但是他的大舅,更是和他生死與共多年。同時,他也是人中最年輕的一位,長孫無忌無論在內政、外交,還是軍事、謀略,都是朝中官中,綜合能力最強的一位。
但長孫無忌的弱點便是過年輕,現在也才二十多歲,威望差了那些老臣一大截。
而房玄齡雖然能力很強,歲數也合適,四十來歲是擔任朝廷高級官員的黃金年齡,正是年富力強,經驗豐富的時候。
但對房玄齡不利的是:他對於軍事和外交不精通,隻長於內政,這樣便顯得有些短板了。而且,房玄齡雖然長於謀略,但在大事決斷上,卻有些憂柔寡斷。這對於相來說,是致命的弱點。
在原本的曆史上,房玄齡雖然曾經作過大唐的丞相,卻也需要杜如晦幫忙作決斷,故有“房謀杜斷”一說。
因此,綜合考慮之下,杜如晦便最後脫穎而出,成為了大家皆能一致接收的人物。他是官,卻不是單純的人,還懂軍事和謀略,在內政上也很強,唯一弱的方麵是外交。
不過,有房玄齡和長孫無忌輔佐,便不是大問題了。要知道長孫無忌可是出身外交世家的長孫家。其父長孫晟是策劃讓東西突厥分裂的大功臣。長孫無忌在外交方麵的天賦也是朝中武官中最強的。
於是,在眾望所歸之下,杜如晦便被確定為了新朝的第一任相。對此,長孫無忌和房玄齡雖然有些不滿,卻也沒有表現出來,畢竟他們都知道,相是五年一任,到時候就要重新選拔,自己還有很多機會。
相確定之後,其他的職位爭奪便沒有那麽激烈了。畢竟新朝初建,空缺職位很多,最後都總算一一商量妥當,沒有為此傷了和氣。
在朝廷的官製和職位基本確定之後,便到了確定國號和年號的時候。畢竟新皇登基,總得有一個國號和年號才說得過去。
國號倒還好說,一幹臣早早便查找了大批史料,稱宇氏曾經在六十多年前建國,國號大周。隻不過後來是被隋國公楊堅篡位才滅亡的。現在周王宇明不過是代表宇氏的後人,拿回原本屬於宇氏的東西而已。加上宇明曾被楊廣封為周王,所以國號應該仍定為“周”為佳。
對於這一點,大家都沒有任何意見,畢竟自宇明起兵反隋之後,武官一直都是自稱的大周,且軍隊也是被稱為周軍,那新朝叫周朝自然是順理成章之事。
國號定下來之後,便要確定年號,杜如晦提出了幾個年號,但都遭到了其他大臣的反對,最後在長孫無忌的提議下,方終於敲定了一個叫“永昌”的年號。
對於年號,宇明倒是沒什麽特別的要求,那些大臣要用什麽年號,就隨他們商量折騰去吧。
而登基稱帝的其他細節,眾臣討論起來,便更是沒完沒了了。這讓宇明也不禁連打嗬欠,最後他性便全部交由杜如晦這位即將上任的相去處理,自己當了一盤甩手掌櫃。
……
大業十七年臘月二十日,洛陽城內迎來了不平凡的一天。
從周王府到皇宮的數十裏長街都被清掃得一幹二淨。
四周的街道兩旁,都圍滿了前來看熱鬧的姓。一旁維持秩序的周軍士兵,更是如臨大敵般的,將看熱鬧的姓擋在安全線以外,不敢有絲毫的怠慢。畢竟年初洛陽大會時,周王便在洛陽城中遇刺過。所以,這次周王登基為帝的重大場合,更出不得半點差錯。
沒過多久,手持著金瓜、鉞斧、朝天蹬等等儀仗的羽林衛騎兵儀仗隊,便聲勢浩蕩地從皇宮徑直來到了周王府前。
此刻,周王府內已經擺起了香案,將走在最前麵,手持聖旨的楊洛琪迎進了大殿。
在眾人一番跪九叩的大禮之後,楊洛琪便以清脆悅耳的聲音宣讀起了自己以大隋公主身份,代發的隋朝最後一道聖旨:“今隋室氣數已盡。昔年堯禪位於舜,舜亦禪位於禹:天命不於常,惟歸有德者……我大隋皇位本得自北周宇氏,現將皇位還於宇氏後人宇明……”
宇明帶頭恭敬地謝了恩,繼而欣然起身,從楊洛琪手中接過了那份聖旨。這一刹那間,周王府內外立刻響起了熱烈的歡呼聲。那震天的歡呼聲就象是要將整個王府都震塌了一般的響亮無比。
麵對周王府內外將士們的歡呼雀躍,以及沿街民眾興高采烈的情緒。此時,就連作為大隋末代公主的楊洛琪,亦不得不承認隋王朝的時代已經結束了。無論是達官貴人,還是販夫走卒,都對隋朝沒有了感情,就連她自己也是這樣。
“得民心者得天下!父皇之所以會眾叛親離,導致天怒人怨,各地姓揭竿而起。主要便是為了他的個人私欲,完全不顧民眾的感受。最後終於導致了大隋的滅亡。”聯想到這些年來的經曆,楊洛琪不禁心中有一種莫名的惆悵。
無論如何,她都是隋朝皇室的後代,是帝楊堅的孫女。而如今卻要由自己親自來埋葬祖父建立的隋朝。這對於她來說,心中自然是不好受的。
現在唯一讓她感到欣慰的,就是這天下交到了自己的夫君手中,而他是自己最親的人,相信他能夠將國家帶向繁榮,讓人民安居樂業。
宇明和楊洛琪對視了一眼之後,亦是發現了她俏眸中複雜的神色。於是上前一步,輕輕拍了拍她的香肩,以示安慰。
此刻,新任的相杜如晦,也以恭敬的口吻向宇明躬身說道:“皇上,時辰不早了,咱們也該出發去受禪台了。”
杜如晦提醒之後,宇明方下意識地點了點頭,然後和楊洛琪一起緩步向前走去。
抒夢、紅袖、長孫無垢、李秀寧、蕭月仙等眾女也緊隨著他們走出了周王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