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康經呂國華點撥後,關閉城門搜索王信、陳淳、宋長明以及他們所帶的侍衛,無果。於是一咬牙,幹脆反了。反正都是要反的,不過是遲反晚反而已,趁朝廷沒有準備,打朝廷一個措手不及吧。
他並不知道,沒有準備的是洛陽知府。
周康使用呂國華的計策,借口側妃壽辰,在楚王府中大宴賓客。酒宴中,楚王府的侍衛突然包圍了飲宴的大廳,周康當場出示至安帝給他的遺詔,說至安帝被曾先擒獲時,曾給他寫了一封遺詔,說若他有不測,由周康繼位。
去年,周康曾私自潛去京城,到半路聽說曾先帶領韃靼大兵包圍了京城,於是跑回來。此時也被他說成是奉了遺詔後趕去京城,可惜到了半路,聽說周恒已經繼位,隻好返回洛陽。
如今,周恒“倒行逆施”,他不得不站出來擔負起安撫黎民百姓的重任。
洛陽的士紳猶如聽天書般聽他講完這個故事,麵麵相覷。大家都知這位王爺不著調,沒想到不著調到如此地步。
周康接著又讓士紳們選擇站隊,願意歸順他的,站到左邊,要做周恒的忠臣,與他死幹到底的,站到右邊。
一陣沉默後,大多數人站到了右邊。雖然站到右邊極有可能當場被周康殺了,可是他們還是不願意跟隨周康造反,做個亂臣賊子,有朝一天累及父母妻兒,被誅九族。
周康氣急敗亂。殺了幾個人示威,還是不能讓站到右邊的人回心轉意,一怒之下,把這些人全殺死了。
這一次參加宴會的名門望族、名流士紳、頭麵人物,幾乎無一幸免。周康殺了這些人後,馬上發兵,奪了洛陽城。
洛陽隻有一些衙役,一見周康幾萬大軍氣勢洶洶而來,嚇得手足無措。他們何曾見過這個陣仗?早就把手裏的水火棍扔了,抱頭蹲到一邊。
周康占領了知府衙門後。馬上派兵控製城門。不到兩個時辰。洛陽便在他的掌握之中。
幸運的是洛陽知府馮士奇因出城巡視農田,沒有在洛陽城中,逃過一劫。第二天上午,聽說洛陽驚變。忙派心腹長隨進城查看。自己則換了便服。躲到農戶家中。
下午。長隨趁人不備,撕了周康的檄文回來。馮士奇一看,大驚。馬上通報鄰近州縣,然後寫了奏折,六百裏加急送到京城。
周恒接到奏折,傳示文武百官,後麵的官員還沒看完,站在班首的幾位內閣大學士已經紛紛上言獻策平叛,然後因為派誰做監軍而打起了口水仗,接著大打出手。
難得有不知死活的敢謀反,真是百年難得一遇的機會,這樣的機會沒抓住,對不起祖宗父母,對不起妻兒,更對不起自己啊。
大佳朝自太祖立國以來,為防帶兵的統帥軍權太重,每次出征,必是武將當主帥,太監當監軍。王哲便是以監軍的身份掌探整支軍隊,繼而把二十萬精銳盡喪在羊角堡的。
由哪位將軍領兵,他們沒有異議,但是由誰監軍,那可就有得商榷了。他們一個個挺著肚子,舉賢不避親,就在早朝上赤果果地舉薦自己了。
什麽?曆來是由太監監軍?由太監監軍的後果,便是把皇帝和二十萬精銳全部葬喪啊,現在還要由太監監軍,難道還想再葬喪二十萬大軍不成?
不知哪位剛提及本朝的規矩,馬上被幾位閣佬的口水淹沒。顧衛甚至說他是內奸意圖賣國,嚇得這位官員縮回脖子,再也不敢吭聲。
珍珠把發生在崇政殿的一幕繪聲繪色學給崔可茵聽,道:“娘娘,您還不知道呢,唐大人的夫人大薑氏、崔大人的夫人,您的大伯母、顧大人的夫人史氏,都在宮門口求見呢。聽說,她們還吵上了。”
周康謀反的奏折到京不過兩個時辰,但這些位於權力中樞的人家卻是已經知道了。
崔可茵邊由宮人們服侍洗漱,邊道:“她們又要幹什麽?”
大伯母和姨母不是姐妹情深麽,怎麽一到涉及夫君的事,便翻臉不認人了呢?
珍珠快人快語道:“大夫人原是來為大老爺張目的,到了宮門口,史夫人已經等在那兒。史夫人先出聲打招呼,又到大夫人車上敘談。史夫人上車沒半刻鍾,兩人便吵了起來。大夫人說不過史氏,氣得不行。然後大薑夫人到了,於是……”她露出一個忍笑的表情:“大薑夫人先幫著大夫人和史夫人吵起來,後來不知怎麽的,大夫人和大薑夫人兩姐妹又吵起來。唉,總之好亂。”
她長篇大論的說了這麽多,崔可茵不僅洗漱了,還由琥珀梳了頭,用了早膳。早膳用完,珍珠也說完了。她又說又笑,聲音清脆,倒像說書的。
崔可茵道:“你們怎麽回大伯母?”
別人猶自則可,大伯母還沒康複。大伯父也真是的,再怎麽想爭這份功勞,也不能讓大伯母進宮求見她啊。她箭傷未愈,按例又不能在宮裏坐轎,從宮門到安華宮這段路,能走得動麽?
珍珠道:“綠瑩姐姐親自到宮門口和大夫人說話,這會兒還沒回來呢。想必大夫人拉著她,希望她能幫著說動娘娘。”
大家都說皇帝畏妻如虎,於是不知從什麽時候起,朝臣們有事,隻要在周恒那兒搞不惦,必定會想方設法找到崔可茵這兒來。隻要崔可茵點頭,周恒斷然是不會反對的。
看來,他們是早就商量好了,隻要接到周康謀反的消息,馬上來找崔可茵。
崔可茵不想淌這趟渾水,道:“給大伯母送些燕窩羹過去,勸她回去吧。可別說本宮起床了。”
珍珠連連點頭,道:“奴婢明白。這就去辦。”
崔可茵點了點頭,自去忙她的事去了。永寧公主大婚的日子越來越近,一切皆有禮部的官員籌辦,但她身為皇後,也得看看禮單,酌量再添幾件,還有當天的宴客名單,酒宴的菜品,林林總總,還有得忙呢。
她剛讓人把禮單呈上來,永寧公主便來了。出嫁的日子越來越近,她的氣色也越來越好,倒像逢春的枯樹又發了新枝。(未完待續。)
PS:嗚嗚嗚,不會起章節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