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生在西晉末

瘋子161414

第617章 法治與德治

書名:求生在西晉末 作者:瘋子161414 字數:5352

在樞密院了解了一下前線戰事,衛朔又匆匆返回政事堂處理政務。

誰知他剛坐下還沒喘口氣,便見秘書監主事郭誦匆匆進來稱吏部尚書陽協求見。

待陽協進來,衛朔緩緩問道:“陽卿求見,想必是跟科舉有關了?”

陽協忙回道:“大王睿智,秋闈將至,有關最後之策論題仍未定下,不知大王……”

啊呀!衛朔滿臉懊惱之色道:“瞧瞧寡人記性,這些日子光顧著賑災、治蝗,竟把出題一事給忘了。其實我早已選好了策論之題目,奈何政事繁忙,竟忘了送至吏部。”

“策論考題為‘明禮義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罰以禁之!’怎麽樣?這題目不難吧?”

陽協接過考題一看,略一沉吟道:“大王所出之題,為眾所皆知之經義,出自荀子的《性惡》篇,隻要是認真研讀儒家典籍者就沒有不知道的。不過,也正是因為題目簡單,才不容易答出新穎來。”

衛朔聞言點了點頭,他出這道題的確不難,用現代話來講,說的是德治與法治的關係。

其實有關德治與法治的爭論,自春秋以來就有人思考了,並非現代人原創。

‘子曰: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

意思是說,若是使用刑法來約束百姓,老百姓隻是求得免於犯罪受懲,卻失去了廉恥之心;用道德教化引導百姓,使用禮製去統一百姓的言行,百姓不僅會有羞恥之心,而且也就守規矩了。

這是孔聖人一直堅持‘德主刑輔’思想的集中體現,後來荀子在孔子論述的基礎上,吸收了部分法家思想,提出了“治之經,禮與刑,君子以修百姓寧。明德慎罰,國家既治四海平。”(出自《成相》)之‘隆禮重法’的治國思想。

而這恰恰是衛朔一直堅持推崇的治國理念,並且得到了燕國上下支持。

但是這一思想與孔孟宣揚的德治理念相違背,衛朔出此題目,恐怕會引起不小風波來。

果然隻見陽協麵帶憂慮道:“主公,不過此題一出,恐怕又要惹一部分人不滿了!”

“我既然敢出此題目,就不怕惹事非。”衛朔頗為自信道。

雖然衛朔表現地信心十足,但陽協卻憂心忡忡,擔心此題會被部分頑固儒生詬病。或許人家不敢拿威名赫赫的燕王殿下如何,反倒是他這個科考主持者將不得不承受外界非議。

衛朔笑著安慰道:“孔聖所言之‘道之以政,道之以德!’皆為籠統之言。人性有善惡,豈能區區以政、以德便能使之‘道’?”

“須知此時非上古之時,民風亦非上古之風。信而好古,不可取也!為君治政者,當不信德,不全為政,唯有政德相輔,方能督促百姓向善向德!”

“當然了,我並非全盤否定了孔聖德治,隻是將法治提高到稍微重要一點的地位罷了。其實真正有不滿的隻有少數舊派儒家子弟以及部分世家大族,相反大多數燕國士子早已是‘隆禮重法’思想的追隨者。”

衛朔來自於現代,對法治與德治的認識要比其他人更深刻一點。在他看來,法治是根本,但德治也不容忽視。

但凡對曆史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一個強大興盛的王朝,無不是法製齊全、道德完備者。隻要出現禮崩樂壞、道德淪喪、律法被踐踏之現象,那說明此王朝已病入膏肓,就差被人推翻了。

曾經為了不過分刺激堅持德治儒生的神經,衛朔幻想著德法並舉,但很快他就知道這不過是一廂情願罷了,法治與德治必須有一個側重點,不然會帶來很多麻煩。

尤其在審判案件的時候,不同的治國思想肯定會得出不同的結果。比如當一個貧窮出身的大孝子為救病重父母而搶劫殺人時,如果堅持德治,那麽這個犯人有很大的可能被免除死刑;然而若是由推崇法治者來審判,他才不會關心你是不是孝子,隻會依法判處其死刑。

其實法製和道德,完全是兩碼事。法製是強行製約,以國家強有力的武力保證實施;而道德,則要靠教育。

衛朔出這道題的重點,在於考察近年來燕國法治教育成果,看看依法治國的理念有沒有深入人心。

另外他也很想知道,那些前來科考的世家子弟們,到底有多少人是對燕國政策深入了解的。

“除了考察士子對德治與法治的認識外,我還出了一道與新政有關的題目,準備讓士子發表對新政的看法。”

陽協突然麵色微變道:“大王,您出這道題,不怕那些對新政心懷怨恨的世家子弟借機發泄不滿嗎?”

衛朔擺擺手不以為意道:“如果真有人對新政針砭時弊,那也是我求之不得的事。燕國推行新政已十多年,其中到底有何弊端,你我都身處高層,看不清最底層的情況。若能有士子指出新政弊端,我定然會虛心接受。”

“至於某些無理謾罵者,我等大可置之不理,若實在是不像話,罷黜對方錄取資格就是。我想絕大多數士子是不會拿自己前途開玩笑的,現在我反而會擔心考卷上出現一大片歌功頌德,曲意逢迎的文章。”

“大王所言,雖極是有理,隻是天下士子何其多,萬一有人刻意詆毀新政,豈不是……”

“新政固然不可能十全十美,但事實勝於雄辯,之所以會有今天的燕國,不正有賴新政推行?區區詆毀何足掛齒?”

……

隨著科考時間日益臨近,聚集在洛陽城內的士子也越來越多。原本洛陽隻有不到三十萬常住人口,但眼下加上流動人口,洛陽總人口已超過四十萬人。雖然還遠遠比不上漢時多達百萬的人口,但已隱隱了盛世景象。

伴隨著士子不斷湧入,造成洛陽城內供需失衡,尤以房租價格跟著暴漲。有錢的世家子弟自然不會在乎一貫兩貫,可對那些出身貧寒的士子而言,有時十文二十文都會讓人為難。

權翼來自於秦州略陽,因路途遙遠,當他趕到洛陽時,已臨近科考。此時各地房屋早已住滿了士子,尤其是地理位置好且條件不錯的客棧,根本沒有一間多餘。

他一路打聽,已接連詢問了好幾家客棧,每次都是失望而歸。

“子良,還沒找到合適的住處嗎?要我說不如找個條件差點兒的房子得了!”

權翼沒好氣地瞥了一眼老鄉呂婆樓道:“科考事關個人前途,哪能疏忽大意?若最後因休息不好而名落孫山,豈不要後悔終身?”

呂婆樓搖搖頭不了解權翼的想法,沒辦法誰讓權翼出身略陽豪門權氏,而他隻是個歸化氐族人,家裏條件遠遠比不上從小錦衣玉食的權翼。

就在權翼左右為難時,突然旁邊一衣服華麗的士子偏頭看了一眼權翼道:“這位小郎君是在找住的地方嗎?若不嫌棄的話,我那裏還有一間空房,不知你是否感興趣?”

謝奕看著權翼滿臉警惕之色,遂苦笑道:“看來是在下唐突了,其實我也是參加科考的士子,隻是看二位找房辛苦,才多說了一句。若有冒犯之意,請二位郎君勿怪!”

聽了謝奕解釋,權翼方放下心中戒備,他灑然一笑道:“如此就多謝兄台了,不知兄台高姓大名?小弟來自略陽,姓權名翼,旁邊這位乃我同窗,叫呂婆樓。”

“原來是略陽權氏子弟,久仰久仰,在下謝奕字無奕,乃陳郡人。”(未完待續。)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