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則是東極妙嚴青華大帝,配合玉帝統禦萬類,執掌此帝位的,乃是闡教太乙真人,南方南極長生大帝,配合玉帝統禦萬靈,執掌此帝位的,乃是闡教南極仙翁,還有就是統禦萬地的承天效法後土皇地祗,與主持天界的玉皇大帝相配和,為主宰大地山川的的女性神,能夠執掌此帝位的,自然隻有後土娘娘,隻不過,她出不了地府,因此就算掛著這個神職,也是一點實權都沒有。
至於人間的大帝,便是五嶽大帝了,東嶽泰山天齊仁聖大帝黃飛虎,南嶽衡山司天昭聖大帝崇黑虎,中嶽嵩山中天崇聖大帝聞聘,北嶽恒山安天玄聖大帝崔英,西嶽華山金天願聖大帝蔣雄,隻不過,他們跟天庭六禦一比,那簡直就是不值一提,他們除了黃飛虎外是真神外,其他的都還隻是天神,哪裏比得上六禦,其中修為最低的中天紫微北極大帝伯邑考也是個神尊,其他的除了玉帝外,都是大羅神尊。
最後這陰間當中,隻有一位大帝,乃是酆都大帝,位居冥司神靈的最高位,主管冥司,為天下鬼魂之宗,凡天下生靈,死後進入地府,其陰魂無不隸屬酆都大帝管轄,以生前所犯之罪孽,生殺鬼魂,處治鬼魂。
而這酆都大帝,跟玉皇大帝一樣,都是準聖級別的強者,乃是十殿閻羅的老大,同樣是由鴻鈞道祖請出,坐鎮地府,而因為他的存zài。玉皇大帝根本就無法將手伸進地府當中,佛門也遲遲無法染指地府,隻要那位隱居多年的後土娘娘不出。地府當中就沒人能夠壓得了他。
而不得不提的是,這酆都大帝身份特殊,乃是鬼修,在太古乃至是上古的時候,陰魂鬼物都是最為柔弱的存zài,絕大部分的鬼物,都是隻能在洪荒當中四處漂泊一陣子後,徹底地消散在世間。
隻不過,後來這位酆都大帝橫空出世。靠著一己之力,開創了鬼修修煉到大羅之路,而後他聚眾講道。為天下陰魂講解鬼修之法,並且廣收門徒,將大量資質優異的陰魂收入門下,好生地培養。造成那一個時代百鬼夜行的局麵。
而後。鴻鈞道祖紫霄宮講道,此人也去了,在經過三次聽道後,酆都大帝以這仙道為基礎,汲取仙道當中的優點,硬生生進階準聖,為天下鬼修開辟進階準聖之法,成為了洪荒三小道之一。
(無論是仙、佛、魔三大道。還是鬼、巫、妖三小道,都是得至少出現一個準聖。才能被視為一條可行之路,那巫族比較特殊,十二巫祖雖然沒有準聖修為,但卻有準聖戰力,而現如今那儒道,由於孔子還沒進階準聖,因此既不是大道,也不是小道)。
後來地府開辟,這酆都大帝受到了鴻鈞道祖的邀請,帶領著手下千千萬萬鬼修入住地府,他成為了酆都大帝,而他手下那些鬼修,則是占據了地府當中除了十殿閻羅外,上到判官,下到勾魂使所有的職務。
而除了這天地人三界諸多大帝外,還有四位大帝,第一位乃是真武蕩魔大帝,此人曾經發下大宏源,要掃蕩天下群魔,還時間一個太平,在上他又是老子的記名弟子,因此最終被冊封為真武蕩魔大帝,受眾生無盡香火。
至於最後三位大帝,便是天庭三官大帝,天官伏羲大帝,總主諸天帝王,每逢正月十五日,即下人間,校定帝王之罪福,這位大帝,可是伏羲的一尊三屍分身,地位自然是尊貴得很,地官清虛大帝,總主下界諸多神仙,每逢七月十五日,即來人間,考核地仙,校戒罪福,為人赦罪,水官洞陰大帝,總主水中諸多神仙,每逢十月十五日,即來人間,考核水神,校戒罪福,為人消災,而此人乃是五帝當中的大禹。
這三官大帝,天官賜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他們手下沒有太多的屬神,在天庭當中也沒有太大的勢力,隻不過,他們由於神職的緣故,卻是深受人間老百姓的推崇,香火鼎盛得很。
而現如今,元始天尊在見到飛揚斬殺古妖的經過後,飛揚用他的實力,贏得了元始天尊的認可,天尊抱著進一步交好飛揚的目的,便冊封飛揚為一方大帝,並且執掌社稷之神的神職,讓飛揚可以輕yì獲得大量的信仰之力,這可是天大的恩情,飛揚雖然無奈,但也隻能欠下這個人情,日後再找機會償還。
當即,飛揚手持元始天尊的符篆,離開了昆侖山,元始天尊會替他宣告三界眾神,他被冊封為大帝的事情,除此之外,他還會吩咐玉皇大帝,在天庭當中為飛揚建造一座大帝行宮,當然了,飛揚要不要待在這行宮當中,可就是他的事情了,就像那真武蕩魔大帝,天庭當中雖然有他的行宮,但他平日裏卻是一直待在武當山當中。
另一頭,唐僧師徒兩人一馬一路前行,發現了一座寺院,進了山門,抬頭看正殿上書四個大字“觀音禪院”。
當即,唐僧就如見到菩薩一般,五體投地,拜了下去,殿中的和尚就去擊鼓,悟空就去撞鍾,唐僧拜完,那和尚停止打鼓,悟空還不住地撞鍾,和尚便問道,“你怎麽還撞鍾?”,悟空便笑吟吟地說道,“我這是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鍾”。
而這鍾聲驚動全寺的和尚,一齊擁來,怒斥道,“哪裏的野人亂撞鍾?”。
“是你們外公撞了!”。
悟空這猴臉雷公嘴的模樣,可把眾和尚嚇得跌跌撞撞,東倒西歪,唐僧趕緊說道,“他是我徒弟,諸位不要怕”。
眾僧知他們是大唐去西天取經的和尚,才放下心來,牽馬的牽馬,抬行李的抬行李,請來了方丈,跟唐僧見了禮,安排齋飯,唐僧趕緊道謝。
而這時,忽然有兩個小童攙著一個老僧出來,說道,“師祖來了”,唐僧趕緊上前施禮,老僧便問道,“我聽說唐朝的老爺來了,便出來相見,不知東土到此,有多少路程”。(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