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七點左右。
劉玄和陳圓圓已經回到家裏。
此時,陳阿姨已在家中做好了晚飯。陳林小家夥已早早放學歸來。
飯已好,湯菜已上桌,可以吃飯了。
劉玄也是在這裏吃的。
對於陳阿姨家的邀請就餐,他當然不會客氣。
他早已把自己當做自家人了。
席間,陳圓圓對她老媽講了劉玄參賽並獲得第一名,被獎勵二十五萬的事情。
二十五萬這個數字,足以超過那香噴噴的飯菜了。
此時的飯桌上隻有一個聲音――劉玄嚼黃瓜涼拌的聲音。
“大家這是怎麽啦?飯很適中,菜很美味,湯也很鮮美,為什麽不吃了呢?”劉玄抬頭疑問道。
“小劉,你,你真去參加什麽比賽活動,被獎勵二十五萬?”陳阿姨不可思議道。
“是啊。”劉玄點頭道。
“那你一時間有了這麽多錢,你自己有什麽規劃沒有?”陳阿姨關心道。
“規劃?這個想法倒是有一點,但還不成熟。等以後再說了。”劉玄道。
他倒是真的有想過如何使用這錢的問題。
但一說到花錢,又突然覺得有點拿不出手了。
二十多萬錢,在春城能幹嘛?
買一間麵積三十平的房子!
租一間店鋪,加上裝修,進貨等開支,已所剩無多。
買車?
也買不起什麽好車。更何況,劉玄也不喜歡動手開車。
……
所以,到底如何花錢,他還沒想好。也隻能說有要把錢花出去的想法而已。
陳阿姨聽到劉玄如此一說,她也沒有好的注意,於是就對劉玄說,讓他再三考慮再說。
陳林雖對二十五萬錢沒有直觀的概念,但也知道是很多很多。
“玄哥,就是你那天寫的作品《大觀樓長聯》麽?”陳林好奇道。
“是的。就是那作品。”劉玄邊吃邊點頭。
“哈哈~”說到這個,陳林就樂了。
《大觀樓長聯》當初上傳時成績如何,他是知道的。
第一票是他投的。第二票和第三票,是他以他媽媽和姐姐的名義投的。
後來,他又去拉票了呢。
他還記得,當時他去拉票時,眾小夥伴們不情不願投票的樣子呢。
“怎麽?小林早就知道這事了?”陳圓圓看陳林樂成那樣,開口道。
“那當然!”陳林一副眉飛色舞的樣子。接下來,又把他自己的豐功偉績說了一遍。
……
接下來,飯桌上的眾人就劉玄的作品展開了討論。
突然,陳圓圓問道:“劉玄,你說七夕的時候,春城文藝要改版創新了?是怎麽一回事兒?”
“春城文藝改版創新?
也算不上什麽創新了。隻是在報紙上用一版來登載小說、詩歌一類的作品而已。”劉玄道。
“真的?”陳圓圓驚奇道。
要知道,平時若想看小說,詩歌一類的作品,可得單獨去買這一類型的雜誌才行。
可雜誌比報紙貴太多了!
訂閱一份報紙隻需花一塊錢,一份雜誌卻要十多二十塊。
這對廣大群眾讀者來說,可謂一大福音呢。
“真的。”劉玄點頭道。
“那,那玄哥,你說你也會有一篇作品將會在春城文藝的報紙上出現?”陳林這時插口問道。
“是的。隻是,現在還沒有想好要寫一部什麽作品呢。”劉玄點頭道。
“為什麽不繼續寫對聯,或者詩詞呢?”陳林不解道。
“唔,這個嘛,好的詩詞並不是一時半會兒能夠寫地出的。那需要天時地利和靈感。”劉玄解釋道。
其實,他倒不是沒有好作品,最主要是這廝覺得詩詞一類雖逼格滿滿的,但要想天下皆知,得靠時間來發酵。太久了點!
而且,就算寫,也得在正確的時間寫出來,才能夠巨大化。
“這樣啊,就跟寫作文一樣,想寫自己滿意的,並不是隨時都能寫的出的。就好比我寫的那篇‘二十年後的我――依然稚嫩’……”陳林恍然大悟,接著又劈裏啪啦說了一大篇感悟。
“為什麽不寫與七夕有關的故事呢?”陳圓圓提議道。
“七夕有關的?”劉玄沉聲道。
“是啊。可從民間故事中采集靈感嘛~”陳圓圓建議道。
七夕?與七夕有關的故事?
與七夕有關的,有一些什麽故事呢?
劉玄記憶中瞬間閃現出牛郎織女的故事。
隻是,這個世界有這個故事的傳說嗎?
“與七夕有關的民間傳說故事都有哪些?”劉玄沉聲問。
“呀,這個嘛。有七夕時喜鵲聚集啊什麽的嘛。”陳圓圓道。
“七夕時,喜鵲為什麽要聚集啊?”劉玄又問。
“這個,這個……”陳圓圓詞窮。
嗬嗬!劉玄無聲笑了。
看來,這個世界並沒有牛郎織女的神話傳說故事流傳啊。
……
飯後,劉玄說,以後他也用用這裏的網絡,至於網費,他可平攤一半。
陳阿姨當即表示,不用他付一半網費,隻望他有空時多指導一下陳林的學習就行。
劉玄當然願意了。
這不是什麽大事兒。而且,陳林這廝也是蠻聰明的,孺子可教。
回到蝸居,劉玄先把網線牽好,路由器設置好,電腦裝好。
與這個世界聯係的渠道除了手機外,又一條道被聯通。
劉玄沒有急著構思七夕有關的故事,而是先上網衝浪一番。
打開百度,百度話題榜。
此時,排名第一的是某女大明星在某頒獎典禮上失足摔倒,大******!
排名第二的,是某大導演的某戲在某典禮上又取得非凡成就!
排名第三的,是華國西南春城舉辦“讓本市走出去”主題活動一舉成功。
劉玄點開第三個話題看了看。
嗯,《大觀樓長聯》是一部偉大的對聯奇作。
《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也是一部偉大的詞作。
隻是,無論是對於玄德公,還是若水,評論都隻有小小的一筆。他們大都集中在作品上。
除了劉玄的作品外,最受歡迎的有三。
盧植的《南雲古今》,陶酒的《我吃吃吃》,何沐陽的《彩雲之南》。
他們三又以陶酒的《我吃吃吃》最受歡迎,何沐陽的《彩雲之南》次之,盧植的《南雲古今》再次之。
看來,還是吃貨居多啊!
……
劉玄一直瀏覽著,直到第十個話題。
第十個話題說的是民間廣告創意高手這樣一個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