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君老師也是一中名師,他樂意自己的教學理念上報,別人又能咋樣?
對此,林可純老師無可奈何。
楊子建準備和楊老師聯手炮製一批“校園日常趣事”係列文章,為此,楊子建也不惜“醜化”自己,和楊老師互動,成為一對“搞笑”師生。
楚女上周看了這篇有點小說化的教學趣味散文後,也是大為驚喜,當即在楊子建的新專欄上發表。
對了,關於他楊子建的專欄名稱,這個星期又有了新變化,楚女所在的編輯部認為“中學生新星”太含糊,直接改為“子建校園生活”,而《南劍日報》的丹霞專欄,簫鼓也覺得“韻古鄉新”太繁瑣,直接改為“話說南劍”,簡潔明了——其實回到了曆史的原來軌道,前世楊子建就是用這個專欄名稱的。
編輯改專欄名稱是很正常的,或許一開始比較倉促,後麵有了新點子,或許同事提議,或者讀者建議等等,覺得合適就改了,反正這又不是正式的商業品牌。
當周一的《南劍青年報》送到各科室、教室後,很多師生看了“子建校園生活”專欄的第一篇《楊老師的趣事》,紛紛笑了起來,笑點低的人則被逗得捧腹大笑。
比如有次“六一”的時候,班上同學咕咕嘀嘀吵吵鬧鬧,楊老師走進來,不禁奇道:“抱歉,我好像走進小學教室了,HappyInternationalChildren'sDay!”然後全班大笑。
楊老師的段子很多都是隨口即來,楊子建聽了三年,記下不少,現在又有楊老師親自提供,立即內容充實有趣多了,還可以進行英語口語常用語普及。
同時,這一天,是橡樹文學社揚眉吐氣、風光無限的日子,青年報在校園版刊發了“橡樹專輯”。
整整三分之一的版麵,副標題是楊子建寫的主編小故事《珍惜你的高中生活》。有了這一主題,楚女選的稿件都是學生生活類的散文詩歌,錢麗、張怡敏的作品都上報了,高一(1)班也有兩名社員上報,一時間,兩個班級歡聲雷動。
特別楊子建那則小故事,讓很多成年讀者和老師看了,不禁眼眶發酸;讓學生看了,不禁反省。
汪灩非常高興,因為她的詩歌《我愛一中》發表了,一直以來,她都擔心發表不了,雖然她是社長,隻要專輯出來,屬於她的功勞就少不了,但堂堂文學社長沒發表文學作品,肯定會被人私下裏說閑話,說她水平不夠之類的,有損威望,但現在好了。
楊子建其實沒有過問,他是認為汪灩發表不了的,因為她的詩歌內容很俗氣沒創意,結果出乎意外——可能是寫出了校園生活美好的一麵,所以楚女才選上吧。
汪灩淚眼汪汪地望著子建道:“謝謝你。”
楊子建奇道:“這專輯上周就定好了,你現在謝我幹什麽?”
汪灩戀慕地看著楊子建,溫柔感激道:“我知道自己那首詩很一般,無論是句子還是意境,都不足以上報。楚女能采用這首詩,肯定是你幫我說了好話。”
楊子建嘴角抽動幾下,此時汪灩感激涕零,可不能潑冷水,否則後果堪憂,一個過背摔都是輕,他心虛地側過頭道:“嗯,你繼續努力!”
時間飛逝,轉眼周三到了。
這幾天,楊子建早上和汪灩晨跑,但每次都能遇到林老師,隻不過林蓉隻在周一跑了一次後,周二周三就又失蹤了,隻有藍雪還堅持跟著。
到了晚上,他就求教於張瑾,主要是按張瑾所教的“糖葫蘆串學習法”,對自己的知識體係進行重新疏理掌握,使它們係統化,成為一個個完整的知識生態鏈。在這方麵張瑾經驗豐富,她每天都會列出一個知識概念表來,督促楊子建好好地背起來,然後給他分析理解透徹。
其實這種學習方式更適合楊子建,畢竟他前世已經學過一遍高中課本,雖然過了二十年絕大部分還給了老師,但記憶碎片仍在,通過係統化“複原”,效率立即大大地提升。
這兩天晚自習上,汪灩出奇的沒有幹擾,大概認為楊子建現在學習成績正踩在危險線上,汪灩自己成績也是不上不下的,沒資格教愛人,所以隻有讓楊子建求助於張學霸。
當然,這與桌位有關係,張瑾坐在四組第八桌,楊子建坐在第七桌,汪灩坐在第六桌,剛好把張子建夾心餅,沒有監控也會監聽,但張瑾為人寡言少語,除了學習上滔滔不絕外,與楊子建極少交流感情,在她認為,悉心給楊子建“開小灶”就是最好的表達感情的方式。
楊子建和張瑾配合默契,汪灩也相當滿意。
周三早上課間操。
門衛送來信件,楊子建在《南劍日報》的丹霞版“話說南劍”專欄刊登了第一篇專欄作文,這次發表的是《鯉魚洲古亭記》,內容並非南塘鎮的,而是寫南劍市閩江中間的一座沙洲,上麵有亭台樓閣,有古老的石板拱橋與岸邊相連,遊人可以到沙洲上遊玩,是南劍十三古景之一,它像一條美麗的鯉魚,又似一艘古老的帆船,遊弋在曆史長河之中,又可觀看整個南劍市現代的發展變化,見證新時代的輝煌。
除了專欄,簫鼓編輯還特意寫了一篇《韻古鄉新——讀楊子建家鄉散文有感》——
“楊子建雖然年輕,但文采照人,底蘊非淺,思想深遠,古韻盎然,又帶著時代的新氣象,充滿了朝氣和活力。
他寫最多的是南塘文化散文,因為這是他的家鄉,他在那裏成長、學習生活了十五年,古祠老宅,井巷掌故,山野故事,小鎮民俗,至於桔子成熟、水稻收割的聲音,乃至奇幻縹緲的山鬼,都寫得‘土’香‘土’色,流光溢彩,情思綿長……”
其實就是一篇推介、吹捧的文章,當然,由於楊子建在這一個多月來,發表了三十多篇的散文、詩歌、散文詩、小說,龐大密集的“文字轟炸”,加上風格鮮明,讓人印象深刻,更由於上《南塘風雨橋》轟動全市十三個縣市區,因此簫鼓的讀後感,也隻是錦上添花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