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到兩點半時,楊子建才脫身,朝著鎮西的陳知州府跑去。
才跑出進士巷,後麵就追上了兩個小蘿莉,她們換上新旅遊鞋,跑得飛快,像兩隻美麗的小蝴蝶,子珍的雙馬尾、舒雨的長辮子在風中飛舞著,顯得稚氣可愛、朝氣蓬勃。
她們喊道:“哥,等等我們。”
楊子建隻好放慢腳步,等她們跑近,勸道:“我要去拜訪大學的教授,晚上再陪你們玩,乖,快回去!”
舒雨抓住子建的衣角,撒嬌道:“子建哥,我們見過易教授,國慶節下午他來小學參加活動,還給我們上過一堂課呢,我當時代表南塘中心小學,給他獻過鮮花。”
楊子建聽得呆愣一下,腳步一個趔趄,差點摔到水溝裏。
不過,想想易教授其實是學者與明星的結合體,一方麵他肯定喜歡安靜地研究曆史和教育,但另一方麵又比較喜歡熱鬧,比如上演講台,上電視,展現他的學識、口才、機智與幽默。
後世,楊子建可見多了易教授與一些學生進行有趣的互動辯論的視頻。
子珍學大人狀道:“我們可以給哥哥做介紹哦,易教授講課非常有趣,不過,他眼睛好可怕!”
楊子建不禁笑了,易教授有一雙曾國藩的三角眼和成龍的大鼻子,如果不說話瞪著你,確實會讓人發慌,也許這樣的奇容,才讓人印象深刻吧。
“好吧,你們也別給我介紹了,隻要乖乖站在旁邊就行了,知道嗎?”
“好!”兩蘿莉脆聲答應。
帶著兩小蘿莉,楊子建很快就跑到了前塘溪巷的小石拱橋。
天色灰白,雖然陰雲漸散,但太陽始終沒有出來,穿鎮而過的塘溪漲了一尺有餘了,“嘩嘩”地拍打著兩邊的堤岸。
他們沿著河邊的後塘溪巷,朝著西邊跑去,到了一座大牌坊前才停下來。
這時,對麵正剛好走來六七個人來,大多是楊子建認識的,許書記和馬鎮長,但他們現在也成了一般小幹部,正陪著一位老人,六十多歲,身穿灰色中山裝,有些禿頂,額頭油光滑亮,國字臉慈和安詳,但眉眼帶著淡淡的官威。
楊子建有種似曾相識的感覺。
在這些人中,兩位美貌少女顯得特別突出。
一位是藍雪,上身穿著燈籠長袖的白襯衫,下麵是黑色波點長裙,加上小圓臉小酒窩,顯得甜美可愛,清新優雅,烏發披肩,走在河邊小巷,仿佛從詩詞中走出來的古典少女。她正挽著老人,給他介紹著這裏的風景。
另一位,居然是汪灩!
她怎麽來了,怎麽來了也沒跟他講一下?
“嘿,子建!”汪灩笑嘻嘻地揮手,她穿得有些隨便,粉紅襯衫藍牛仔褲,加上蓬鬆的大馬尾,看著活潑開朗,自由自在,像一匹在草原上奔跑的粉紅小馬駒。
她身邊居然還跟著汪所長,一身公安警服筆挺,隻是他的重點不在兒女身上,而是和許書記、馬鎮長一樣,親熱地陪那位老人。
楊子建和汪灩使了個眼神,然後用襯衫袖子抹了把汗,小跑到他們跟前鞠躬道歉:“許書記、馬鎮長、不好意思,來遲了。汪所長,沒想到您也會來。”
舒雨就方便多了,直接帶上子珍,舉了一下少先隊隊禮道:“領導好!”然後乖巧地退到汪灩的身邊,和汪灩小聲地聊了起來,汪灩對這兩個未來的“小姑子”也是非常親熱。
許平凡微笑道:“我們也剛剛從風雨橋過來,子建,過來見見梅寧區的老區長藍波同誌。”
楊子建一驚,這才想起這位是誰了,連忙上前向老人家長鞠一躬道:“我小時見過您,藍爺爺,您從78年到82年在南塘鎮當書記,全南塘的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很多都是您主持修建的,聯產承包責任製是您推廣的,南塘四周的荒山野嶺變成果山果園,都是您的功勞……鄉親們都敬愛地稱您為‘南塘改革之父’呢!”
老區長退休兩年,年紀大了,最愛聽人提起他的政績,這種實打實沒有浮誇的吹捧才讓他開心,才讓他激動和得意,他走過來握了一下楊子建的手笑道:“哈哈,你這小秀才,就是愛吹牛,我可沒聽說過什麽‘南塘改革之父’,倒是聽了另外一些綽號。楊子建是作家,文人比較誇張,我還是問問我家老實的藍雪,你說說看?”
藍雪抿嘴笑道:“是‘蘆柑書記’,還有‘桔子書記’。”
老區長抬頭懷舊道:“對頭,就是這兩個綽號。”然後有些遺憾道,“南塘是我的第二故鄉啊,我六十年代轉業到這裏當了五年的公社幹部,後來關了牛棚,平反後,又在這裏當了四年書記。可惜,我解決了南塘人民的吃飽飯問題,卻始終沒讓南塘人民富起來。”
許平凡慚愧道:“老領導,對不起,是我無能!”
老區長歎道:“是該批評你啊,我以前就叫你發展古鎮旅遊……不過,亡羊補牢,為時未晚啊!”
馬鎮長見他們又開始追憶檢討了,連忙道:“我們進金紫巷吧!易教授可能等不及了,把門關上又研究文史資料。”
於是,老區長左手拉著藍雪,右手握著楊子建,朝著大牌坊正對的一條巷子走去。一邊走,他一邊詢問楊子建的學習情況,寫作情況,他看了楊子建的不少文章,知道南塘突然開發旅遊與他有莫大關係,因此對他非常親切。
楊子建一邊走,一邊介紹道:“金紫巷可以說是南塘最寬的小巷了,有七米多,因陳知州‘贈服’而來,由於他發展海貿有功,因此朝廷‘賜服金紫’,金紫官服是三品以上官員才能穿,而陳知州才五品,有點類似清朝加黃馬褂之類的褒獎。”
走了三十多米,但沒走進大門,而是朝右邊一個院子月門走去。這裏原是知州府的花園,土改後被政府沒收為集體所有,六七十年代曾改建為招待所,不過,新的磚樓招待所建起來後,這裏基本閑置。易教授來後,棄新招待所不住,帶著學生住進了這片老房子裏。
楊子建笑道:“別看這房子不起眼,86年電視劇《聊齋誌異》有五集在這裏拍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