遙想當初,遼國揮師南下,童貫臨危受命,率領大軍揮師北上,極為凶狠的奪回了被遼國占據的雄州城,卻在返回途中,被宋徽宗設計伏殺,慘死“一線天”峽穀,就包括武大在內,如若不是近百位武府家將拚死相救,武大勢必也會死在宋徽宗的算計之下。
後來,童貫之子童英,之所以能夠突然從大宋西北直接帶走十萬邊軍,投奔燕雲,說穿了,原因有。
一,童貫與蔡京並列北宋六賊之首,一文一武,童貫掌兵二十餘載,身為西北監軍,嫡係無數,宋徽宗費盡心力,好不容易幹掉了童貫,自然要進行大清洗。
西北邊軍當中的大將,已經基本全部死在了宋徽宗的大清洗之下,而隻要不是傻子就應該都明白,宋徽宗之所以沒把這十萬童貫嫡係的普通邊軍全弄死,無非是因為那樣幹不利於西北局勢,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等宋徽宗緩過神來,換防之後,這十萬邊軍的下場會是非常淒慘此乃其一;
其二,無論政客是什麽德行,但軍人始終是最可愛最純粹的人。
大宋朝廷貪墨成風,軍費克扣嚴重,西北邊軍的軍隊開銷都是童家提供的,童貫甚至為了自己麾下的兄弟,自己背上了一個“貪婪成性”的罵名,大肆斂財,分發給兄弟們以及家人。
你敬我一尺,我還你一丈!
童貫對西北邊軍有大恩,童貫死後,宋徽宗手裏的屠刀又隨時都可能落到各自的腦袋上,在當初那種情況之下,西北邊軍之所以沒有直接造反,無非是缺少一個有號召力的領頭羊而已。
後來,隱族暗中幫助童英,將其滲透在西北邊軍的棋子拿出來,振臂一呼,十萬童貫嫡係西北邊軍,叛出大宋投奔燕雲便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而大宋這一年多以來,之所以一直沒有拿兄弟們的家人這件事來做文章,無非是忌憚真把燕雲逼急了,武大真的會聯手遼國,揮師南下。
說穿了,還是那句話,拳頭大才是硬道理,你宋徽宗敢拿我兄弟家人做文章,我就敢聯手遼國揮師南下,推翻你宋徽宗的統治,孰重孰輕,你宋徽宗自己做出抉擇吧。
但是,如今宋徽宗不屠戮兄弟們的家人,不代表以後也不會,一旦宋徽宗真的鐵了心要對付燕雲了,這件事勢必會再次被擺上台麵,所以武大必須要提前做一些準備。
事實上,武大為了這件事已經做了許多準備。
自立為王之初,武大承諾永不加賦,公告整個天下,大量大宋漢人百姓湧入燕雲,其中便有一部分是兄弟們的家人。
其次,上次大宋攻擊西夏,吐番也趁機攻打西夏,致使西夏迅速亡國,燕雲趁機接收西夏百姓和潰軍的時候,當初有許多人趁亂嵌入了大宋,去聯係兄弟們的家人準備秘密北上。
最後,則就是停留在陽穀掌控全局的陳汐,以及大宋督察院丁卯,一直受武大所托,在秘密安排這件事。
如今,這件事總算到了收尾的階段,兄弟們的家人已經準備好在來年開春時節,天氣轉暖之後,在四海鏢局、蛛網以及督察院丁卯的幫助下,秘密北上入燕雲,也總算解了武大心頭的一件隱憂。
隻是,如此一來,武大就需要準備一次大規模的行動,來吸引天下人,吸引宋徽宗的注意力了。
如何吸引?比如……燕雲突然攻打倭國如何?
嗬嗬。
……
隨著燕雲雪災的落幕,時令已經到了年關,燕雲各大首腦人物,正在陸陸續續趕往燕京。
探望武大的傷勢乃其一,其二兄弟們如今全都各司其職,難得有機會聚首一堂,得趁著過年好好樂嗬樂嗬,其三這是北燕王武植最新下達的命令,要求六大都督以及各大營主將,全部入燕京城一敘。
最先趕回來的,自然是速度最快的鐵血十三鷹大頭領吳剛。
不過,他回來之後沒有先來王府,而是直接去了他的嶽丈大人胡縣令再燕京城的居處,當著胡縣令的麵兒,直接將胡縣令的兒子胡大少給直接殺掉了。
吳剛不需要聽胡大少解釋,不需要理由,其他的暫且不論,就“意圖染指北燕王妃”這一條大罪,就足以讓胡縣令全家被抄家滅族!
如若不是看在吳剛的麵子上,暴怒當中的武大早就將胡大少給殺了,胡縣令也早已知道自己的兒子必死無疑,他沒有多言,甚至一直沒有離開燕京城,便是不想引起武大麾下心腹人馬的猜忌,他一直在等吳剛回來。
吳剛把胡大少給殺掉之後,才跑到武大這裏來請罪。
武大很無奈,他與吳剛是生死之交,其實他真的隻是想廢掉胡大少,並沒有想要真正的去刨根問底抄家滅族,但吳剛還是這樣去做了,沒有一絲遲疑。
而且吳剛還沒有就此作罷的意思,非要吵吵著直接休掉胡小月!
別以為吳剛是在做作,這的確是吳剛心底最真實的想法。
在當下這個年月,女人的地位很低,基本上除了武大之外,男人所堅守的是真正的“女人如衣服,兄弟如手足”,吳剛與武大一起經曆過的生死太多,如若不是武大攔著,說不準吳剛真的會把胡小月給直接休掉!
哪怕是胡小月如今懷了吳剛的孩子,吳剛也絕無二話,直接休妻!
這並不是說吳剛冷血無情,委實是胡大少罪不可赦,意圖染指北燕王妃,武大可以看在吳剛的麵子上不去過多計較,但如若吳剛不做出應有的決絕,以後兄弟們真的會戳著他吳剛的脊梁骨破口大罵。
北燕王不可輕辱,北燕王的女人……同樣不可輕辱!
雖然武大沒有稱帝,但武大在燕雲的地位與皇帝有什麽太大的差別嗎?金蓮就好比是燕雲的皇後啊,胡大少調戲皇後,這不是作死是什麽?這是誅九族的大罪!
沒有大肆株連,胡縣令理應燒高香謝恩了!
隨著吳剛的回歸,武大麾下各大心腹,陸陸續續全都趕回了燕京。
與此同時,有兩位不速之客,不約而同的來到了北燕王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