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為‘wdg3553’童鞋而戰!
長二人是平妻,過門之後與和大人的感情很好,和霽雯處得也不錯。而且她的命很好,死在了霽雯後頭,最後登上了和府的頭把交椅。
但我個人認為,和大人心目中的第一位,永遠是那個出身名門、知書達理、色藝雙絕的馮霽雯(連打這三個字的拚音,你就可以找到她)。
和大人告辭了霽雯,屁顛屁顛地離開了家,蘇淩阿童鞋還在家裏等著他。
“呦,和大人,您可來了!我可等得花兒都謝了!”蘇淩阿童鞋老早就在門口候著了,和大人的高大身影一出現,這貨就滿臉堆笑地迎了出去。
“不好意思啊,讓你久等了,家裏有點事兒!”和大人回了一句。說實話,和大人其實並不想來見蘇淩阿。
蘇淩阿既是他的政治盟友,也是他的棋子,更是他實際上的嶽丈。
朋友+領導+親戚。
關係有點亂,要想找準自己的位置,很難。
但有一點還是可以肯定的:無論從哪一個方麵來說,蘇淩阿童鞋求見,這個麵子,還是是要給的。
更何況,蘇淩阿童鞋深得和大人脾胃,‘孝心’是明擺著的。
“無妨,隻要您來了,就是我蘇淩阿莫大的榮幸了。走,和大人,咱們一塊兒去‘鑒寶’吧?!”
“客隨主便!”
二人邊走邊聊,氣氛融洽而熱烈。蘇淩阿童鞋打開房門,走到一個櫃子麵前,輕輕打開櫃鎖,從裏麵取出了一個小匣子。
“和大人,寶貝就在裏麵,您長長眼!”
“哦?!打開來看看!”和大人興趣很濃。
蘇淩阿拿出一把鑰匙,輕輕地捅了進去(一開始的時候,動作一定要輕柔,要不然鎖眼就壞了,鎖頭也疼。你懂的……)。‘吧嗒’一聲,鎖頭開了,蘇淩阿抑製不住自己的興奮,故意看了一眼和大人,微笑著搓了搓手,緩緩打開了匣蓋。隻見一道豪光衝天而起,映得整間書房亮如白晝。
和大人驚呆了:擦,夜明珠!
夜明珠,古稱“隨珠”、“懸珠”、“垂棘”、“明月珠”,是大地裏一些發光物質由最初的岩漿噴發,到後來的地質運動,集聚於礦石中而成。
春秋戰國時代,明珠“懸黎”和“垂棘之璧”,價值連城,可比和氏璧。當時隻有一個人能夠買得起:我們每次過年時候都能見上一麵的,‘財神爺’-範蠡。
和大人眼前這顆夜明珠,手掌大小,通體蕩漾種一種綠,綠之王者-祖母綠。
夜明珠已然極其罕見,帝王綠種的更是稀奇中的稀奇。
這種東西有價無市。
“嗯,果真是個好東西!”和大人見多識廣,也不由讚道。
“既然大人喜歡,這珠子就送給大人。”
“這怎麽好意思呢?!”
“誒,有什麽好意思不好意思的?!您是我女兒的幹爹,大家又不是外人。和大人如果不收,就顯得外道了!”
“嗯,你說的話也不是沒有道理。”
“那我就先幫您裝起來?!”
“既然你一番好意,那我就卻之不恭了。”
晚上剛出門時,媳婦兒為自己納了個平妻,如今一炷香的時間還沒過,又收了個曠世奇珍,和大人很高興。轉眼一瞥,忽見蘇淩阿的保險櫃裏平放著一本書。細一看書名,登時就被吸引住了。
《石頭記》。
《石頭記》和大人早就聽說過,聽說寫得非常蕩漾,不過他沒敢看。
《石頭記》在當時,是**。
翻看**,那可是要掉腦袋的。
一是沒人給他送,二來他自己也很避諱。原因很簡單,乾隆爺不喜歡。
乾隆爺最喜歡,也最不喜歡的就是書。
這貨精神文明建設抓得太狠,借修四庫全書,禁毀漢書,言之天下僅可存漢書三千卷,其餘書籍留書名後毀禁者七千,完全毀禁者不計其數,堪稱五千年來第一,排在現代和秦朝焚書坑儒之前。
饒是這麽搞,還是有一本**幸運地流傳了下來。
千古奇書-《石頭記》。
《石頭記》遇到了和大人。
蘇淩阿一見和大人的眼神,立時驚出一聲冷汗,大手一抖,就將保險櫃合上了。
“嗬嗬,蘇淩阿啊蘇淩阿,真沒想到,你會做出這種大逆不道的事情來!”
“大人,”蘇淩阿童鞋如雷灌頂,一下子跪了下來,“小的知錯了,懇請大人責罰!”
“你起來吧,什麽責罰不責罰的,咱們之間哪有那麽多說道?!不過我還是要提醒你一句:皇上最忌諱的就是別人翻看**,你日後還是小心一點的好。至於那本書,還是抓緊時間毀了吧!小心被人抓了把柄。”
“這個…….”
“怎麽了?!”
“和大人,您有所不知。這《石頭記》雖說是**,但它實在是寫得太好了!文化部雖然下令查封,但還是阻擋不住人們看書的熱情。買不到實體書,他們就手抄。弄得整個京城一時間洛陽紙貴,驚動了官府。”
“哦?!這麽大動靜?!”
“是啊,年前,官府對《石頭記》進行了一次徹底性的清剿。現如今,世上所存的《石頭記》已然不多了。我這本是孤本,是我托了大關係,花了大價錢才最終保存下來的。若是銷毀了的話,世間恐怕就再也沒有《石頭記》這本千古奇書了!”
“千古奇書?!一本**而已,還能好到哪兒去!”
“字字珠璣,一字千金。”
“哦?!真的有這麽好嗎?!你給我說來聽聽。”
“《石頭記》的作者叫曹雪芹。”
“曹雪芹?!”
“曹雪芹:1715-1763,名沾,字夢阮,號雪芹,又號芹溪居士。祖籍一說是河北豐潤,一說是遼寧遼陽。入關後,入了正白旗內務府籍。從他曾祖至他父親,世襲江寧織造。幼年時家勢貴盛,氣派顯赫。後來其父因事獲罪,產業被抄沒,家道衰落。曹氏全家也從南方北遷,中年後住在北京西北郊,家境清貧,過著“舉家食粥”的日子。曹雪芹看破世情,始作《石頭記》。可惜的是,《石頭記》完本之後,他因貧病交迫,加之愛子夭折,含恨而逝。”
“嗯,經曆還挺波折的。”
“是啊,要不然您也拿回去看看?!我蘇淩阿以人格擔保,和大人您一準兒欲罷不能。”
“嗯,也好。那我就拿回去看看,審核一下其中到底有哪些違禁之處。”和大人心動了。
《石頭記》的命運由此轉了一個大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