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小壯陷入羞恥回憶當中,小鎮主持人的話喚醒了她。
“聽老校長說你當初明明理科不錯,怎麽考上高中後選了文科呢?又是什麽讓你在大學走上配音這條路呢?”
夜涼如冰,明明霜寒入骨,卻似春意襲來。
正如她本人的聲音,蒼涼中帶著一股韌勁,抵禦外來刺骨的冷意,帶來鑽木取火般燃暖人心的力量——
“我想,大概是因為語言的魅力,還有一顆不服輸的心吧……”
……
林小壯永遠記得,上小學的第一天,第一道鈴聲響起。
鈴鈴——
她遲到了。
那時林小壯隻有五歲,從來沒上過幼兒園,到了學校進的是學前班。
年過半百的奶奶牽著小姑娘的手,送進了走廊最盡頭的小破教室。
作為大山裏的留守老人和留守兒童,每次開學都是學校重點注意的對象。
鬆開奶奶長滿厚繭的手掌,小姑娘如受驚的小鳥,膽怯地走向班主任。
其他先來的同學們,已經做完了自我介紹,最後輪到站在講台邊的她。
第一次做自我介紹,林小壯講的是壯話,因為班主任和同學們都是她的老鄉,並不需要翻譯成普通話。
她來自古老的林家村,大名叫小壯,小名叫大壯。
她的大名小名都含“壯”字,但是小姑娘本人卻小小個,一米不到的課桌都快淹沒了她的小腦袋,介紹完就爬上長椅坐下,還能晃悠兩隻小短腿。
大家隻知道她的名字像男孩子,卻不知道小姑娘從小體弱多病,所以家裏給她取名叫壯。畢竟是姑娘家,又不能壯過頭,不能真叫大壯或壯壯,所以在她到了上學年紀,才正式取下“小壯”一名。
就這樣,“林小壯”三個字,第一次出現在戶口本上,第一次出現在課本上。
林小壯永遠記得,第一堂課學到的第一句話,就是來自班主任夾壯的普通話——
“猴猴學習,顛顛向上!”(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當時年紀還小,誰都沒見過世麵,認認真真跟著學,誰知一學就跑偏了。
沒辦法,班主任也是土生土長的本地人,學曆隻有初中而已,並且他也相當不容易,承擔著他那個年紀不該承擔的壓力!
因為學校師資不夠,一個班級隻分配一個老師,一個老師負責所有的學科,從語文課到體育課都是同一個老師上課。
體育課就是放羊,任由學生在草地裏隨便玩,抓螞蚱編草繩捉迷藏等等。
語文課就不一樣了,班主任開始教拚音——
“播播摸佛,得得呢了,鴿鴿喝,雞雞西……”(bpmf、dtnl、gkh、jqx……)
難得的是,這位年輕的班主任老師,竟然還懂一點樂譜,於是他教起了音樂課。
這不,林小壯學會的第一首歌,就是來自班主任夾壯的兒歌——
“我扇在犒犒的典野上,幹見大便小便的暈坨向我標擴來~”
(我站在高高的田野上,看見大片小片的雲朵向我飄過來~)
很多年以後,林小壯才明白,自己為什麽傻傻分不清聲母生母,韻母孕母,單韻母複韻母,前鼻音後鼻音……